浅谈语文“对话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建涛 虎二伟
摘要:语文对话式教学打破教学各要素的封闭与对立状态,倡导新的知识观、课程观、师生观,要求建构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语文;“ 独白式 ” 教学;“ 对话式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33-01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 “ 独白式 ” 的教学。“教育中‘独自’仅把教育理解成了工具,而没有把教育理解为生活,这在我们注重‘生活世界’的本初意义的今天,显然是一个不小的迷误。 ” “ 独自式 ” 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缺少自我感受、加工信息和主动创造的能力,通常是“接受”型的。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审美感受被教师的这种“专制”、“强迫”压制了。
一、 “ 对话式 ” 教学的价值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话是普遍存在的。但在理论界,对话已经超越原始的语言学意义而在哲学的高度上被人们关注和探讨。 20 世纪苏联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他说:“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则主要通过言语的交往实现,这种言语的交往与生俱来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言语的交往中显示出来,从而言语确证了人的具体的存在方式,确证了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具体到语文教学,它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言语世界,担负的任务是通过言语的交流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教学实践中接触相当多的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运用的是形象化的“描写性语言”,这种语言不能像学术论文的“解释性语言”那样精确,其意义往往不固定,有待于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去创造,去加深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因此,对话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尤为重要。
二、 “ 对话式 ” 教学的内涵
(一)“ 对话 ” 是一种平等关系。“ 对话式” 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与学生,作者、文章 ( 作品 ) 与学生要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以平等对话的形式达到师生情感心灵的默契沟通,培养学生用评价鉴赏的眼光品读作品的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教材中的作品视为范文。基本上是欣赏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这就形成不平等的关系,使教师为作品千方百计的找说法,即使错了也如此,学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敢“异想天开”。师生平等,最重要的一点应该体现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权利这一点上。
(二)对话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对话式教学体现了对话精神。师生双方以整体独特的方式存在,共同探究问题。在各自作出个性化和创造性的理解后,通过对话,进行沟通和交流,最终达成和解和默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和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对话教学的过程丰富、复杂,充满了生机和创造色彩。这个过程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释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专业素养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三)对话是自主探究的状态。 “ 对话式 ” 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与学生的对话,通过对话来进行教学,教师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逐渐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通过对话促进学生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去探究未知世界。学生的学习不再被限制于教师所讲的范围,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不断发现,主动研究,不断创新。
三、 “ 对话式 ” 教学的实现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文本的教材是语文学习的凭借。因此,学生不可避免地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对话。在这里,教材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记忆被复述的对象,而是与学生积极对话的另一个主体,另一种意识,它作为一种表达,与学生进行着有意义的交融。学生面对教材时,不仅仅是解释与记忆,更重要的是理解。重要的是人在知识中的感受,经历和体验。
(二)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成“圣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完了教科书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在对话教学中,教材的权威被消解了,它由“圣经”变成了“材料”,对话彻底改变了搬运和移植知识的教学形态。“教师和课程的对话成为一种视界融合的过程,是教师赋予教材第二生命的过程。只有理解者顺利的带入了他自己的假设,理解才是可能的。
(三)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问不再是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在自由状态,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听取“他人”的意见时,打破了自己的封闭状态,进入更加广阔的领域。
(四)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传统语文教学很少涉及学生与学生之问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在相互对话、相互影响过程中所产生的教育因素被完全忽视和浪费掉了,这是语文教学长期呈现出静态局面的一个原因所在。“对话式”语文教学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交流。
参考文献
[1]蔡春,扈中平.从 “ 独白 ” 到 “ 对话 ”[J] .教育研究, 2002,(2)
[2]尚连霞.现代师生关系的建构与超越 [J].南通师大学报,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