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薇薇

  《新课标》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让学生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辅助教学的重要策略。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出现一些误区,反而影响了教学过程的实施,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人有幸担任了盘县首届生物教师技能大赛的评委工作,观摩了大量教师参赛的情况,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现将个人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时,不可取代教师的教学工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生理变化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无法直观感受的生物学知识(如血液的循环、气体的交换)、容易混淆的概念(如抗原、抗体)等通过动画、影像、图片、数据、表格等多种信息,形象、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但这种技术手段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和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教学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而教师是这个过程的引导者、组织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教材和资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整理信息,然后得出结论,进而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次参赛的一位老师在讲“输血和血型”这堂课时,结合知识点下载了相关的图片资料,配上文字说明制成了PPT课件。而教师的教学过程则转变为坐在电脑旁点击鼠标来展示她制作的课件。
  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准的讲解、适当点拨以及学生的讨论、思考、语言表达是电脑所无法取代的。
  (2)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传统的教学手段如黑板、挂图、模型、实物标本、实验操作等,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独特的生命力。在参赛的教师中,有一位老师并没有使用多媒体技术,而是利用挂图和粉笔来讲解《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师准确、科学地讲述,适时出示的挂图和精炼的板书,同样达到了教学预期。而部分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完全用屏幕代替黑板,鼠标代替粉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刚开始会比较有兴趣,但时间一长,也会感到厌倦。我认为,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来看,应将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输血与血型”时,可采用讲授、视频播放、出示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板书等综合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有较大优势,但不可滥用。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但部分教师却误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当成判断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上公开课或参赛时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为追求课改而课改。如果所有课程都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和模拟,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浏览信息,缺乏对实际生活中可见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理解和描述,也谈不上发展。例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这节课,教师可以提前一周组织学生准备三个培养皿:一个装湿土,一个装干土,一个装湿土但放在冰箱里,并在三个培养皿里分别放入五粒玉米种子。上课时,将三个培养皿带进课堂,让学生观察,并根据种子的萌发状况来推测原因。学生就能结合生活中的观察和经验,准确地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这样直观的授课比较多媒体展示,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
  我所提出的这些看法,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思考、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有效、高效地运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结合到教学过程中,纠正在实际运用中的偏差。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挖掘传统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生物教学技术的协同发展,使生物课堂有趣、有效、高效,最终实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7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