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不甚了解。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接受你的教法,让学生去主动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
(1)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计算机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的上机练习,学习效率很难得以保证,并且很多中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自学能力较差,面对一无所知的新兴知识茫然无措,上过一、两节这样满头雾水的课之后,就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兴趣。所以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进行讲解、示范。按照需要,该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们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最后达到熟练掌握。
(2)精讲多练,让学生多操作。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交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积极主动的思考。
(3)运用现有的各种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以其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效果已越来越受到各学科教师的欢迎。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使学生有新颖感、惊奇感、独特感、直观感,能唤起学生的“情绪”和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每一章或每一节知识讲完之后,还可以使用课本配套光盘来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
(4)让学生多仔细观察和参加模仿。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非常高。
(5)师生互动,大家共同进步。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每节课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和我一起进行辅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效果不错。
(6)注意学生的不同差异,全面照顾。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但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学过计算机,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而后进生因“吃不了”常常会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学计算机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知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基础薄弱的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我认为没有再听课的必要,这些同学已经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他们的兴趣,我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比如,本学期刚刚开始,我就给了几位同学这样的课题:做声、图、文并茂的课件,主题是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作用。限定完成的时间,不限定使用的软件,可以用AUTHORWARE完成,可以用POWERPOINT,也可以用做网页的形式实现。对他们开放网络,有关资料可以随时到网上查询,必要时辅导一下,每周检查一下他们的进展。其目的主要是鼓励、督促他们开阔视野并独立完成,让他们有目的的深入学习。实践证明,这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其中一位同学做出了很棒的作品,通过做课件,他对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的应用和制作已得心应手。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单只是信息技术课的需要,其他的学科一样需要。我在这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以做抛砖引玉之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