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终生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范大明

  摘 要: 文章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出发,考察了终生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区别,认为终生体育是一种实践观点;创造意义上的终生体育是能力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实现;人就应当在创造性活动中确证自己的能力、情感和审美。
  关键词: 终生体育 终身体育 概念
  
  终生体育与终身体育,从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普及,2个词组所代表意义上的区别日趋明显。首先,20世纪60年代由继续教育专家朗格朗代提出“终身教育”说,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出现了终生体育(终身体育)的专用词组,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其次,由于当时引进新观念时,没有精确对应的汉语词组,以至终生体育、终身体育同时使用。最后,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出发,有必要重新探索终生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同异。
  1.终生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现行概念
  1.1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受到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快,终生受益。终生体育思想是从人的生涯角度对体育问题的理性认识,它以人为出发点,从哲学角度探讨人、体育、社会三者的关系,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终生体育也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它主要由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部分构成。
  1.2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2.两种概念的比较
  2.1两种概念的共识。两种概念诠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指任何人在一生中的任何时期、任何地方、不同生活领域中都能根据自己的体力、年龄、目的进行体育活动。
  2.2两种概念的差异。在终生体育中明确了旨在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充实人生和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这点符合马克思的基本价值观点。在早期,马克思就针对专制制度对人性的压制而提出了“自由的人,真正的人”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2页),确立了“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解放要求。(同上,第443页)《德意志意识形态》则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等概念,确定了“个人向完全的个人的发展”(同上,第130页)、“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等人的发展要求。[1]终身体育认为: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这个概念构建在终生的基础上,并从此出发展开了相关的陈述。
  2.3从哲学的观点出发,终生体育比终身体育所表达的内涵和外延更为确切。
  3.终生体育概念的重新认识
  3.1“终”字的含义。在终生体育概念诞生后,对应于朗格朗代的学说,终的释义从末了、结束、与始相对应,变更为一个体育活动的结束,随之,有新的体育活动展开。或者说某人在某一生活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体育活动的变换,体现人的自在和自为的综合。身体接受体育实践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身体自身或情境的意义发生变化的过程。情境的变化又对身体显现出新的外观,提出有待回应和解决的新问题,从而又提供新的实践意义,引发新的体育行为。这使得身体与体育活动之间形成了一种可持续进行的、类似“提问―回应”的对话过程。这里的“终”字蕴含着重新开始的寓意,并非是完毕、终止的意义。如同《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2]的终,蕴含着永久的意义。
  3.2“终生”的三种模型
  3.2.1如果从本体论基础出发,终生指一个人从生到死亡,这是以自然论为主的理论。以直观认识为特征,由脱离人(或溶化人)的自然出发,从本原把握事物本性的“存在论”思维方式(自然观点是它的初级形式)。[3]
  3.2.2从认识论基础认为人在一生中存在时期、地方、不同生活领域。以思辨认识为特征,由脱离自然的人出发,从最高发展形态把握事物本性的“意识论”思维方式。[4]
  3.2.3从人本学立场出发,认为存在主体活动世界与客体自然世界。以以上二者的简单综合为特征,由抽象的人出发,从意识与存在的机械结合去把握事物本性的“人本学”思维方式。[5]
  3.3终生体育所指。终生体育是一种实践观点,是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属人世界与自然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所表现的对立统一联系出发去看待一切事物的观点。实践观点是对存在观点、意识观点、人本观点的否定,又是它们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和提高。首先,实现体育运动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功能,其立足点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定位主要不是享受意义上的,而是创造意义上的,是指能力的自由发展和充分实现。人就应当在体育的创造性活动中确证自己的能力、情感和审美。为此,马克思强调人应当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劳动由外在于人的尺度转变为内在于人的尺度,由否定自身的活动转变成肯定自身的活动,由谋生的手段转变成劳动者实现自己本质力量、发展自己能力和个性的过程。其次,终生体育是在自由时间的活动。马克思在论及“自由时间”时曾将其分为“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25-226页),并预言,“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那时,与此相适应,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同上,第219页)。恩格斯认为,当生产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较高级活动”就是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例如“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这种活动之所以是较高级的,就因其属于非谋生的、自由的、发展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既创造财富又发展人自身,既发展人的体力更发展人的智力和个性,增强人的主体性,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成为使人愉悦、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新夏.人性与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J].哲学研究,2010.10.
  [2]陈国印编著.黄帝内经素问新编[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7.
  [3][4][5]高清海.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4.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