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课堂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裘芳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发两个方面考虑。在教师方面,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如创设情境,用布满童趣的故事带学生进入学习。在学生方面,采用新的学习方式――主动提问、质疑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活学习氛围
  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体验学习,完整的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因此,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教师设置有效的情境尤为重要。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因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爱好”。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帮自己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纸箱用来存放物品,要求东西放得多,又节省用料。班里的4个学生听说后,各自设计了一个方案,到底谁的方案比较理想呢?是否表面积大,能放的东西就多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课的内容上,通过新课的学习,最后共同选择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就会有更大的本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2.创设悬疑念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枯燥的概念,法则总是让学生头痛不已,背不出、记不住是最大的问题,往往教师的教总是有些给学生“灌”的感受。要避免这种“背诵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引起学生的兴致,激发他们的热情。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先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问学生这个方程有几个实数解,计算后,学生回答:“有两个。”接着我说:每一个学生自己任意预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计算一下有几个实数解,然后来考考我,每个同学报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定出哪些有两个实数解,哪些只有一个实数解,哪些没有实数解。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我,但我对学生所报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速准确地判定出有怎样的实数根。学生感到十分惊奇和羡慕。接着,我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解方程,能准确地判定出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情况吗?”学生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最大的愿望。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从学生的“学”入手,鼓励“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应具备质疑的能力,让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尝试提出一些问题。
  1.新知提问。
  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识,学生在头脑中总会有一些疑问,而这些疑问正是他们求知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把新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许他们头脑中的这些问题也正是新课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提出对新概念,新知识的疑问。如:在教学“用尺规作图时”时,在熟悉了圆规后,我请学生对圆规这样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学生提出了“圆规只能画圆,怎样来作图?”“圆规怎样量长度?”“圆规怎样画一个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新课所要解决的知识点。然后,我和学生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开展学习、讨论,从而完成了新课的教学。又如教学“分解因式”,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对这个题目提问。学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样来分解因式?”“学习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价值的问题,由此展开新课的学习。
  2.操作提问。
  课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机械地动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过动脑、思考,指导操作,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必然有问题产生,操作时产生的问题也可让学生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共同提高。如:在教学“几何添辅助线证明”时,我出示一道需要添辅助线的证明题。学生问:“这题该怎么证?”让大家共同讨论这一问题,大家七嘴八舌后提出:“假如这有一条平行线或那有一条垂线就好了。”从而引出怎样添辅助线。在图形里添上需要的“辅助线”,这样就能证明了。通过操作,提出问题,共同解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油然而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教师的“教”和学生“学”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发挥教学设计的作用,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通过巧妙地设计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学生的学则一定要基于主动思考。质疑是学习永恒的动力,培养质疑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0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