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经济学》公选课教学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非凡

  摘 要: 本文从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对开设技术经济学公选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教学问题,结合技术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从公选课管理制度、选课指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提出改进对策。
  关键词: 《技术经济学》 公选课教学 教学改进
  
  一、开设《技术经济学》公选课的必要性分析
  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是基于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其在扩展学生的学科领域和思维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实现跨学科的通识教育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实施学分制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技术经济学》公选课为例,探讨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1],主要是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需求尤为突出。开设《技术经济学》公选课,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
  (一)开设技术经济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投资主体不得不面对越来越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每一个投资主体都要充分认识到科学决策的重要性,而正确的决策来源于正确的评价,正确的评价来源于可靠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看,技术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直接指导工业投资的方向、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合理转移问题;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问题;研究项目选择问题,节能减排、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技术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等等[2],都对走上工作岗位的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开设技术经济学是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
  一方面,学习技术经济学是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途径。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各学科相互渗透。工程项目的建设、新产品的开发等都需要应用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非经管类专业学生要适应这种发展,必须深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对工程、技术等的影响,只有既懂技术又懂经济才能真正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技术经济学是非经管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构成。同其他诸多的专业学科一样,技术经济学是基本技能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由技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选择最佳技术方案[3],其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等[4]。因此,在非经管类专业学生中开设技术经济课程符合人才知识结构体系的要求。
  二、《技术经济学》公选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经常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程
  在技术经济学公选课课堂,经常会出现学生选不到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情况。有些已选课的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甚至几乎听不懂,同时有没选上的学生要求旁听。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教学资源(包括教室容量、教学设备、可用的排课时间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选课,如一旦遇到公选课上课时间和必修课冲突,学生就不得不放弃与自己课程表有冲突的公选课;二是选课管理条件影响了学生选课,目前高校基本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选课,由于选课期间登录人很多,经常出现服务器繁忙而无法登录,等到好不容易登录了,却发现自己喜欢的课程因选课人数限制而无法选上;三是学生选课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学生仅凭课程名称选课,修读后才发觉和自己想象中的相差太大,于是出现“选而不修”的现象,使真正想学该门课程的学生因选课人数的限制而无法选上。
  (二)学生选课动机的差异及师生对公选课的认识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学校开设公选课的主要价值在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使其有更多的自我发展空间。但学生在选课动机上却存在较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如有的学生是为了修学分而选,认为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考试容易通过,而不考虑能否真正学到知识或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类学生通常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和学的过程;有的学生是为了以后跨专业考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做准备而选,这类学生通常本着认真学习知识的态度积极参与教和学的过程,不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而且会在课后增加习题训练;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对经济管理问题感兴趣而选,这类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思维比较活跃,经常能从独特的角度探讨经济管理的一些问题……此外,教师和学生对公选课的认识不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会认为公选课的教学要求没有必修课那么高,因此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相对松懈,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讲授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被激发;有些学生会认为公选课是可学可不学的内容,与自己的评优和未来的就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只要最后考试通过就万事大吉,甚至还出现选而不读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挑战
  每门公共选修课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即在选修之前要先修一些基础课程,对于技术经济学课程而言,其先修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等。在实际教学中,选修技术经济学的学生不可能都先修过这些基础课程,加之学生专业方向各不相同,在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若忽视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及逻辑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在等值计算相关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加快速度或者请学生参与推导,重点讲述资金时间价值概念的含义及应用;相反,文学等专业的学生概念理解能力较强而数学运算能力相对较弱,这就要求教学中对公式推导过程做更为细致的讲述。学生专业背景和基础存在差异,这对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无法很好地平衡这些差异,就会导致学生大量听不懂,而听不懂会导致大量“隐性逃课”现象存在,即学生在课堂上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
  (四)学校公选课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对公选课管理制度的设计是影响公选课教学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选课制度、排课制度、考核制度、学分制度等。如在选课制度上,我校每学期将第一周和第二周作为选修课的试听周,学生对公选课以外的其他选修课可以在这两周内补选和退选,而公选课在这两周内只允许退选而不允许补选。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试听后感觉不好还得硬着头皮不退选,因为退选后无法补选其他公选课影响总学分;甚至有的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课时将所有可选的公选课全部选上,试听两周后选择其中一门公选课而退掉其他的,退选空出来的名额又无法重新被其他同学选中,造成名额的浪费。再比如在考核制度上,对于初试不及格、补考仍旧不及格的学生或者不参加考试的学生,要允许其再重新选修其他公选课而没有任何的约束或惩罚,也不影响成绩绩点,否则学生总是误认为公选课听不听无所谓、学不学无所谓,大不了再选别的课程来修满学分,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公选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给教师课堂秩序的掌控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技术经济学》公选课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质量的监控
  教学监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总体而言,目前对公选课的教学监控相对欠缺,可以从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两方面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方面,对缺课1/3及以上的同学不允许参加考试;对选而不修、影响教学秩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如不能正常选修以后的公选课程;建设公选课程试题库或实行考教分离;实施公选课教学信息员制度,等等。对于公选课教师的教学评价,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全员网上评教,针对技术经济学的课程性质,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目的、手段等设计一套专门适合评价公选课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加强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评价结果即时与教师沟通或和学生开展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课对教学改进的作用。
  (二)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选课时学生对技术经济学课程内容缺乏了解,经常凭课程名称来选课,误以为经管类的选修课背背记记就行,导致学生的选课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具体可以通过广泛宣传和直接指导等形式:宣传方面,编制公选课指导手册;加强网络宣传,要求任课教师提供课程网络导读信息,包括课程的性质、内容、难度、先修课程要求等;引导班干部,发挥班集体的自我宣传和讨论作用。直接指导可以通过班主任、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选修课教师、高年级学生等,在选课前对公选课开设的目的、意义、相关规章制度、选课的基本原则、课程相关介绍等内容进行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公选课关注程度,使公选课真正发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功能。
  (三)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设置
  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主要包括经济性评价要素(经济效益、投资、成本、税收、收入、资金时间价值)、评价指标、财务评价、经济费用效益评价等内容,由于工科学生的经济管理相关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而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如资金时间价值、评价指标等内容又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因此要把这部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作为课程的重点增加课时。此外,由于课时有限,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遵循“理论―方法―应用”三位一体的框架结构,结合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将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资金的时间价值、技术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等内容作为重点进行精讲,并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讲授的连续性,对其他内容仅作简要概述。
  (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针对技术经济公选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宜采取讲授模式、案例教学、习题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做法。讲授模式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不仅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关键内容,可用于向学生阐明技术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原理等一些基础知识,如投资、成本、资金时间价值等的含义。案例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把理论方法应用于技术实践,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经济学课程来说尤为重要,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例题,如用现实生活中的分期付款来解释资金等值计算,也可以结合各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收集典型案例,如土木专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化学专业新生产工艺的技术革新评价、林学专业营林项目评价等。习题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亲自参与相关数据的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学生不仅可以进一步熟悉重点公式和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如讲完评价指标后给出案例让学生进行方案评价,学生有的用静态指标、有的用动态指标,有的计算NPV、有的计算IRR,这时可以让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灵活性、全面性、形象性等特点,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如利用Excel中的函数计算NPV和IRR等指标,利用Excel编制财务评价所需报表,利用“模拟运算表”进行敏感性分析,利用“方案管理器”灵活改变已知条件分析影响结果等。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教学考核机制
  技术经济学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与现实结合紧密,对这门课程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宜采取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一是重视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将课堂回答问题、课堂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出勤等各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考评,该类考核可占总成绩的30%;二是强化对实践环节进行考评,如对某一专题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每组分工协作对案例进行财务报表的编制、评价指标的计算,以及完成财务评价和经济效益费用评价,根据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该类考核可占总成绩的30%;三是考试时注重考查学生对技术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运用能力,对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完成的题目尽量减少分值,该类考核可占总成绩的40%。这种灵活开放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闭卷考试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技术经济学”课程的建设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添祖等.技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陈立文等.技术经济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徐莉.技术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4]杜葵.工程经济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