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福全
摘 要: 兴趣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是求知的向导,是成功的先兆。教师的教学能否获得丰硕成果,教学效果能否提高,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数学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环节 表扬手段 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一点在我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得以印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数学的基础。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语言艺术及教学艺术博得学生的喜欢,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愿意和自己喜欢、信任的人多交流、多沟通,并且愿意听取他们的建议。这是一种内在的、自然的吸引,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老师,就会有爱学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动力,即使曾有过对数学的厌倦,也会因为对老师的喜爱而冲淡。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其次要提高自身修养,精通心理学和教育学,既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又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要做到得心应手。最后要多花时间研究学生的想法。这比多上几节数学课要有价值,我们要的是学生的长效发展,不能因一时的急功近利,而使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和绝望心理。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灵活多样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是一个关键。教学环节的灵活多样能给学生多方面的感观刺激,从而调动积极性。
1.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营造愉快、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和求知情境,用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巧设惊奇、疑问和游戏提高学生兴趣。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讲课中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通过巧设惊奇和疑问以奇引趣,促使学生乐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我故意迟到,很失望地说:老师的三角板坏了,断成了三块,课上没法用了,那么我带哪块去才能制作一个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呢?谁能帮老师呢?学生看了看我手中的三块破碎的三角板,都踊跃发言。有说带这块去,有说带那块去,意见不统一。那为什么呢?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边角公理。学生带着自己的建议来学习,自然产生了学习兴趣。
3.举一反三,培养创造能力。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力,从而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把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的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其次,给学生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提示他们类似的求面积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体会不同图形采用相同的方法求面积。最后,还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表演,如让两个同学扮演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表演相遇后经过各种尝试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经过。小小的活动却能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学生必然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也必然得以提升。
4.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更能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这课中,我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建筑,找出所包含的几何图案及其组成规律,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处处有数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展,以自己的体验获取知识和技能。又如在“打折销售”这一节教学中,我从街上的“亏本大甩卖”、“清仓大降价”等例子入手进行分析。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5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卖出,结果每件衣服仍获利10元。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这种销售的方式我们最常见,该店以8折优惠卖出,但每件衣服仍获利10元,这是什么原因呢?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数学知识就很容易解释了。
5.运用现代手段,多层次增加数学知识给学生的各种感观刺激。多媒体软件或课件,让我们把数学知识分解成直观形象的元素,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观刺激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从一个圆由远及近地向一个定圆运动变化,来展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电脑上形象生动的展示,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讲述点的轨迹这么抽象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用电脑软件设计出点的运动痕迹,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把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神奇。
三、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表扬少批评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得到满足。在课堂提问中,要结合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有答对的机会。学生每答对一次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温和、热情、多赞扬的方法对待学生,很少批评、指责、挖苦、否定,杜绝“你太笨”、“弱智”等忌语,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
考试也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一些成绩好的学生盼考试、希望考试,因为每一次考试都能显示他们的成绩,以取得老师的表扬、学生的称赞、家长的奖励,等等。而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就怕考试,不希望考试,因为怕考不好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乃至家长的训斥。为了避免由于考试而伤害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可以根据情况适当送分给学生。曾有一位教育家的孩子在一次考试中考了很少的分数,妻子埋怨:“一个教育家都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父亲接过试卷问:“孩子,怎么错了?会不会做?”结果孩子说:“马虎,实际上会做。”父亲把孩子马虎丢的分数都加上了,然后说:“你成绩很好啊,继续努力。”经过几次这样的激励刺激,孩子信心倍增,学习成绩越来越好,对学习也越来越感兴趣了。可见激励的语言很重要,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个方法,因为此方法行之有效。
总之,在教学的领域没有定法,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从一切都为了孩子的思想出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