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简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艳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良好习惯对人一生的重大影响。习惯有哪几层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解释:第一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事物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第二种观点认为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第三种观点认为习惯是从环境中历练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相同的事情,不断思考同样的问题。
一、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在幼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断更新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经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我们认为在幼儿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知识轻习惯”的现象,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幼儿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格的需要。幼儿阶段是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园内的一日生活体现最多的就是各种习惯。因此,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成为促进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品格的最佳途径。最后,习惯养成教育是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纵观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凡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都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习惯对成长十分重要,它足以成为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品德高尚,他的社会觉悟和社会准则才能成为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文明礼貌、关心他人、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个人安全,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物、不欺凌弱小,等等。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它包括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习惯,等等。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身体,不随地乱丢瓜皮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等。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等。
三、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要在环境方面下工夫,通过环境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二任老师。
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这些都应形成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教育不当、社会环境不良和幼儿园教育偏差等原因,也有自身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不能只期望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应把好习惯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为孩子们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在尊重幼儿好玩、好奇、好赞扬的特点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培养从娃娃抓起,抓早、抓好,势在必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7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