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动手操作找个理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邵晓燕

  一、困惑
  北师大版五上教材第8页《找因数》,教材设计了“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用一对一对地找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不可否认的是借助这一操作活动,则会更有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这种方法,但是,从事情的本末去想,学生的头脑中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是找因数,为什么要用小正方形去摆长方形呢?为什么要这样一对一对地找因数?难道其他方法就不好吗?或者就没有其他好方法了吗?面对这么多疑惑,作为教师的我们确实应该首先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分析
  “为什么要摆小正方形?”因为在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时,学生头脑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乘法算式,如:12=1×12,12=2×6,12=3×4。而这些乘法算式恰好是找12的因数时必须要用到的,这样两个事情就由此有了相通之处。可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摆小正方形,学生不知道其中缘由,疑问也就在所难免。
  三、实践
  师:你能很快地找出12的所有因数吗?在本子上写一写。
  四、反馈
  生1:12的因数有2,6,3,4。
  生2:有漏掉了,还有12,12也是12有因数。
  (师:板书“遗漏”)
  生3:那还有1呢!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因为二六十二,三四十二,只是忘了1×12也是12。
  师:你是用乘法算式来说明12的因数的,是一个好方法,只不过还得想想怎么样就不会遗漏了?
  生2:我是这样想的,先用12÷1=12,12÷2=6,一直试到12÷12=1为止。
  师:为什么要从1除起,除到12为止呢?
  生2:因为1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这也是一个好思路,只不过老师要给你纠正一下,最小的自然数是0,只不过在这个单元中我们都是在除0以外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办法。那现在你想一想,怎么样可以做到找因数时不遗漏、不重复呢?哪一种方法会更好?
  师:书本上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方法,我们也来做一做,一边摆一边想,编书的老师为什么要让我们用小正方形来摆长方形呢?
  (学生开始操作)
  生1:老师,我发现了,这12个小正方形正好能拼成三种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长与宽刚好就是12的因数。
  生2:我也是这样想的,而且拼长方形的时候,长与宽也是两个一起出现的,所以12的6个因数只要拼3次就全部出来的。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这样的发现?与同桌说一说。那现在你觉得可以怎么样有序地找12的全部因数呢?
  生1:可以用这12个小正方形来拼,先拼成一行的,每行有12个,再拼成两行的,每行有6个,最后拼成三行的,每行有4个。
  生2:其实看算式也可以的,12=1×12=2×6=3×4。这里的1,12,
  2,6,3,4就是12的全部因数。
  师:说得很好,大家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生1:都是一组一组出现的。
  师:对,以后我们就可以这样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五、教后记
  这样一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自觉地将“摆图形”与这节课的目标“找因数”联系起来,更好地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来理解找因数的方法。特别是在后面的练习中,部分中下等学生还不能很快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如24,可以把24个小正方形摆成几行?每行有几个?这样数形结合地思考,确实有助于学生对找因数方法的掌握。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找个理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操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有什么优势,而不应该只是听从教师的指令或教材的安排,要让学生成为操作命令的执行者。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