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高中数学学习动机的审美教育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戴晓萍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长期困扰教师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文科班学生带有强烈的排斥情绪和恐惧心理,将数学学习活动当作一种非常痛苦而纠结的事情。利用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此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和美的感受,自发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试图寻求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和途径,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动机;审美教育
  
  高中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产生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规律,学习本门课程需要较高的抽象思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鉴于此种情况,许多学生对于高中数学抱有一定的恐惧和排斥心理,认为该课程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习起来极其困难。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困难。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由于学生对于数学学科或者课程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没有发现其美之所在。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审视高中数学的特征和魅力,也就可以唤起其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转换角度观察和认识同一事物,往往会得到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从审美的角度去探寻学习高中数学的动机,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由此及彼激活逻辑推理的审美意识
  
  高中数学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辨特点,在此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思辨的美展示出来,对于学生来讲具有极大的审美意义。审美的第一层次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审美情感的存在,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从表层的情感上喜欢数学,那么目标也就实现了一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双边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讲授时,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审美意识的渗透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的模式进行审美教育,比如在讲述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题目组织审美教学。例如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层层推导和演绎,展示公式两端的等值关系,当学生发现推导公式的过程非常奇妙而且存在着成就感时,审美的意义也就出现了。在此过程中教师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使其形成稳定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高中数学的恐惧和排斥感逐步消失。认识的逻辑推理只要有据可依,按照规则逐步分析,都是可以探寻到答案的,没有想象的一团乱麻的糟糕情况。
  
  二、知黑守白形成空间对称的审美情感
  
  高中数学课程中,解析几何占有重要的内容。如何利用有效的审美策略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建立起来,需要进行必要的探索和尝试。根据几何内容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采用对称观察的方法进行审美情感的教育不失为一种正确选择。对于空间几何特别是解析几何的部分内容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许多时候利用对称的方法进行对比思考和分析问题则迎刃而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对称美的观察和比较,了解到各种类型的对称美的存在实质上是由各种对应的函数曲线所组成的。在学习几何内容时许多图形和曲线从当前所在角度进行审视和观察往往觉得找不到头绪,但是进行空间旋转或投影后,问题的症结也就直接体现出来了,通过空间转换思考,利用对称的方法可以轻松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对称图形在形式上存在的和谐美,在函数关系上存在的曲线美。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审美情感激发,了解到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存在矛盾和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对称美之所在,进行抽象的对称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和思考深层次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帮助。数学作为一种蕴涵着大美的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哲学认识和理解才能够真正地去解决问题,发现内在之美。引导学生发现和领略数学对称之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情感训练,也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观察方法。具体来讲利用诸如反证法等内容进行对称美的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种理想的途径。
  
  三、举一反三提升殊途同归的审美认识
  
  高中数学的审美形式就如同美之本身一样,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针对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利用已知的条件进行解读,往往可以寻找出不同的解题路径和方法。殊途同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表现,体现出个体的多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够运用灵活的思维去理解和认识世界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心获得愉悦舒适感受的重要途径,是审美的深层次表现和感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题方法的尝试,不断鼓励其进行自我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在此基础上获得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将思维和视野尽量延伸拓展,采用多元视角观察和理解数学,理解数学包含的深刻之美。比如在学习和讲述排列组合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尝试与训练,比如单一主线法、复合线索法、筛选法、扣除法等。由此获得审美认识,指导审美行为。
  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中蕴涵了大智大美,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动积极地进行挖掘和探究,寻找智慧和审美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严谨和审美的浪漫,这种审美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算作理想的学习状态。高中数学中的人文之美同样内涵丰富,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加大探究和整理的力度,将人文之美与数学抽象之美有机的融合,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其中诸如数学历史简介、数学大师的工作轶事、东西方数学研究轨迹和差异、当前数学研究焦点与动态、生活中的数学等内容,进行穿插性的渗透和介绍,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以此为契机组织审美式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席振伟,张明.论“有向化”的数学美[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8-04.
  [2]殷启正,徐本顺.试论作为数学发展动力的数学美[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89-02.
  [3]李世群.把数学美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中[[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90-01.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第八中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