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高中生体育的审美教育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高中生的体育审美教育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美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小到技艺游戏,大到竞技运动,都含有教育的因素。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文化中的很多技艺游戏与竞技运动都力求具有审美形式。这体育样就必然使审美化。这种审美化主要表现为:在施教环节中增加趣味性,在施教环境中增强审美因素,这样,便可以引起受教育者对运动的渴望和愉悦,提高审美教育效应。
  一、有关于美感的问题
  “审美意识”、“美感”、“审美经验”是美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三个概念。其意义基本相同,都是指审美主题在欣赏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经验,但是又略有区别。
  “审美意识”一词早在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那里已开始使用,当代西方美学两大主潮——人本主义美学家和科学主义美学家们已极少使用“审美意识”和“美感”这两个概念,而转用“审美经验”一词。“审美经验”是否更加科学,仍难以确立。
  审美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事实上,美感也具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狭义:审美主体对于当时当地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具体感受即:审美感受。广义:即审美意识:审美主体反映美的各种意识形式,包括审美感受等所共同组成的意识系统。
  美感的本质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观点、审美标准的主体(人),在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刺激、感染后,引起的主觀内部体验,欣赏和评价,从而产生感情上愉悦的心理状态。
  体育引起美感首先是参与者的自我感受,体育美感是主体的美感和客体的美感结合在一起的。它的对象是由参与者自身的动作和行为所构成,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的过程。而同时又是欣赏者通过自身效仿、体验而领会的过程。——体育美感的双重性。
  我们都知道,狭义的体育是针对身体进行的教育过程。但它也包含着美育的因素。《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耳之间则四寸尔,曷足以美,七尺躯哉!”译:通过君子之学来完善身体,“布乎四体”美七尺躯“。体育中的美育正是要达到这种“君子之学”的效果。另外蔡元培认为,美育犹如神经系统,实施于德、智、体及日常生活之中。因此,通过体育教育,有助于大脑的良好发育,通过体质教育又可有助于感官能力的增强,从而不断地发展着心理的生理基础。而审美教育就在这个生理基础上,完善着自身结构,促成理想人格的实现。所以说,体育是美育的基础。这只是其一,体育不仅为美育创造物质基础和条件,同时体育中也有美育的参与和渗透。
  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而强壮的体质是通过健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或者可以说,健美形式本身就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体育的过程,也是建立美的形式的过程。而美的形式的建立,离不开对美的形式的感知和判断,以及对其有意的追求,而这“有意”本身就涉及审美意识与审美心理结构了。形成对于美的形式的趣味和追求,这正是美育的任务,所以体育中必有美育的渗入。
  健美的人体和人体运动中的各种动作是作为特殊的感性形式注入审美领域的,同样遵循着形式美的规律。形式美是客观事物各种形式结构的美,它包含着事物的形状、结构、体积、色彩、光线、质地、空间以及各种声音的声色、节奏、韵律所具有的美。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这对运动者而言,便是审美心体熔于一炉,所以除视听所感知外,还存在着一种本体所感受的美。这样在体育中受教育者也就是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同时积累着审美经验,形成与发展审美心理结构。身体运动的形式美,以遵循和追求便构成了体育中的审美模式。
  二、体育与美育的区别
  (1)心灵塑造与体育培养。美育的目标在于完善个体审美心理结构。通过审美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培养以及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培养,塑造情感和心灵。体育则重在人的“身”的方面锻炼以促进体格健壮,促进体能全面发展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2)审美形式与标准范型。正因为一个重心、一个重身,因而二者实施教育的媒介也必然不尽相同,美育所凭借的媒介比起审美教育就不限于审美对象了,它是多样和宽注的。体育通常把显示身体强壮美,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以及在竞技中能充分发挥身体潜能的具有示范性意义的整体形象作为实施体育的主要媒介。这就是人体——包括人体内部构造和外部形式,以及体育运动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均构成体育的媒介。也就是说从体育媒介来看,美育的媒介是审美形式,而体育的媒介则是标准范型。
  (3)自由观照与意志操作。以培养和塑造人的心灵为目标的美育,除了受教育者亲身参加审美活动之外,还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指导受教育者进行自由观照活动,这是审美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在这一点上,体育不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体质,造就强壮体魄和身体机能的体育,是通过示范作用和自我身体操作来实现的,在审美教育中,艺术的鉴赏和艺术的创作,虽然一个动眼、一个动手,却可以殊途同归,达到审美心理结构的完善。
  体育如果只动眼,不实践,它永远达不到完善体质结构的目的。此外,在审美教育中,观照是一种超功利的对于形式的自由感受,是在情感的激动下,感觉、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产物。而在体育中,施教者示范和受教者的实际身体操作,显示出强烈的功利特色,它需要意志力的参与,没有战胜自我的顽强意志,任何施教者的示范也不能引起受教者的自我身体操练活动,使身体得到锻炼。
  三、体育审美体育的原则
  (1)体育审美情镜创设性原则(非强制性)。
  (2)相互交流性原则(少数威性和强迫性)。
  (3)体育审美观照与操作相结合原则。
  (4)多样化与渐进性相结合原则。
  如何有利于人的自我完善,这才是审美教育的最后目的。也许曾经看到过不少的审美教育书籍。似乎总是忘不了这样的说教:欣赏自然美,可以激发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欣赏社会美,可以培养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情操。然而,人本身是美育的最佳对象,这是美育的寻根所在,也是最后回归。总之,美育的作用:以美启真、以美导美、以美怡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