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科研在身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晓艳

  摘 要:现在学术界关于教育科研的成果相当多,教师在培训时也接触了较多的教育科研理论。但中学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研究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科研未对教学实践产生变革影响,一线中学教师需要的是实践的教育研究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科学。本文试图对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实践活动的制定,来谈历史教育科研,以期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历史教学目标 教育科研 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先得自己有一桶水”。但如今面对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老师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一池活水才行。那么怎样才能有一潭富有生命力的活水呢?我觉得教师必须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中学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研究过程中常出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什么呢?对此,陈大伟老师在《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文中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没有产生改变现实的力量,没有实践的变革形成积极的影响,这种研究的意义不大,作为实践中的中小学教师,我们需要面向实践的教育研究,需要能指导实践的教育科学。”那么中小学一线教师该怎样将教育科研落实到实践层面,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呢?
  我觉得一线教师可以从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开始做起。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对落实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然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选择和确定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应该加强对历史教学目标的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那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考虑历史教学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历史课程标准目标,历史课程标准目标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而历史课程目标与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是统领和被统领的关系,前者是上位概念,后者是下位概念,后者只能且必须是对前者的细化、落实、具体。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认真分析、研究课标要求的基本前提,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大纲时代”影响,脱离“课标”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而教学;或仅仅参照教学参考书和教案;有的即使看了课标,也是未能把握其精髓,或断章取义。
  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学情。因为目标任务的达成是以学生行为表现来衡量,学生是设立目标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须考虑学生学习需要、情感需要、兴趣、心理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
  历史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三个因素是教材。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历史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教科书是历史教学的主要载体,它不但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也是师生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
  历史教学目标制定需要考虑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并加以突破。重点要考虑涉及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线索。在具体操作中围绕重点难点内容把知识目标具体化、问题化,同时对重点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挖掘。
  二、历史教学目标要素的分析与确立
  1.知识与能力目标的确立
  第一,根据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列出具体教学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学习程度,如记忆、理解、运用;
  第二,在分析学习要点主题的基础上明确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容易制定和操作。但过程与方法目标则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现行的教参中经常有这样的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那么对这样大而空的教学目标如何确立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入手,看看第一层次目标中蕴含着哪些过程与方法;二是从教科书资源入手,看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可以获得哪些过程与方法。例如,《辛亥革命》就蕴含着丰富的教学内容去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方法。辛亥革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等,但辛亥革命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那么老师可以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确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同过程与方法目标一样缺乏可操作性,对此我们可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从所学历史内容蕴含价值观因素和情感入手;二是从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挖掘所学历史内容的教育性因素。例如,在《辛亥革命》中教师可利用《临时约法》这一教材资源,同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联系,能区分出临时政府的民主政体与清政府君主专制政体的差异及其意义,从而信奉孙中山建立民主社会的政治理念。另外,人的情感体验是过程性,并且价值观的形成是长期性,所以我们在表述此层次目标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确立一个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1.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
  我们在表述此目标时需注意两方面: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主题地位,因此我们的表述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二、在依据课程标准所列出的知识点中,我们要注意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般知识点的程度可分成三大类:记忆层次、理解层次、运用层次。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的表述
  前面我们讲到此目标缺乏可操作性,需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可以做这样的处理:“通过……的学习,能够……格式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
  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是体验性、内在性,所以对此目标的测量是有着非常大的困难,当然给我们的表述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往往易大而空,难以操作。那么我们需要做的依然是从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入手,可以表述为:“通过……的学习,体验(认识、意识)……的情感。”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是对历史教材内容本质的高度概括,是教师经过钻研而提炼出来的对历史教材内容实质的体会。一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如果将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那么教师的专业能力将会不断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德民.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误区与原因分析.文科教学探索.2006年8月.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聂幼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4]陈大伟.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仙城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