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科书真的可以不用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淑芹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语文考试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题型越来越丰富,课本上的死知识考得很有限,不像以前老教材时能猜到很多题目,因此老师们感叹,书越来越难教;学生们叹息,语文书学了也考不好,别浪费时间了,好像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渐渐地语文课排到了主课的最后一位。
  经常听到同行中有这样的议论:如今的语文考试,涉及课本的知识无非是十几分的题目(几个词语,几句诗文默写,几个文言词解释),除此之外,就是大海捞针,课文教与不教没什么区别。新课改真的改到了可以不用教材而考试的程度了吗?
  其实,只要稍微留心一下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语文教科书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说明文、议论文阅读无需再说,就是很难把握的记叙文阅读,不仅内容没有脱离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而且试题的设置方式以及提问的角度,也没有超出初中教科书课后练习题的难度,类型大致相当,不少的题目还可以找到一一对应的关系。
  本人利用暑假浏览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部分中考语文试卷,发现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知识点无非是梳理情节结构、概括分析内容、理解重要语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概括人物形象、探究语言表达效果、体会心理及细节描写、联系自己进行写作等,而这些考查点,好多就是我们教科书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题。
  下面就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册课文和部分中考题举几个例子说明:
  例(一)考查点:理解重要语句
  中考试题(苏州市):“抚慰了落魄的人生,还是人生的苦难打磨了岳阳的灵魂?”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意?
  课后练习:《故乡》,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例(二)考查点: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中考试题(徐州市):谈谈你对题目“寻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课后练习:《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所处的环境,以及他的心理活动,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不光如此,课外文言文的阅读题也可以在课文中找到一一对应的例证。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挖掘课本资源,为中考作准备。
  其实,被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些经典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熟悉课文内容,熟悉人物形象,掌握文言词句的理解方法,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考语文阅读题中的类似内容及类似人物,还有相同用法的文言词句。
  还有,课文后的练习设计,都比复习资料上的题目的思考训练价值大得多,它的目的就是进行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教师要就这些练习的设计意图进行研究体会,引导学生找准问题的要害,找出试题的题眼,审清题意,结合语境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精心组织语言,表述完整。如果每篇课文后的练习都能这样踏踏实实训练的话,不管中考出什么样的阅读题,我想,方法掌握了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尽管中考只考课外阅读,但是教科书千万不能忽视。它是中考试题的范本。也许把课文练习题和中考阅读题进行比较来强调教科书的重要性显得太功利了。那么,即使避开考试不谈,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教科书的使用价值,也举一例说明:
  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上册选了《香菱学诗》一文,这是《红楼梦》中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其中的“学诗之道”也实在别开生面,能够给我们的教和学以许多实质性的启发。香菱向黛玉学诗自然不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但这一生动的教学实例从艺术与审美的角度,为正规的学校教育特别是现代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极其成功的范例。首先,黛玉讲诗的针对性强,一开讲就针对初学诗的人易受格律拘束的通病,指出有奇句则可以不管格律,又由此谈及“立意”的重要性,这不仅为香菱破疑解惑,而且明确了读诗的要领,接着又针对香菱喜爱浅近诗句的倾向,给她开列了书目,按照当时人们“诗必盛唐”的主张,将王维、杜甫、李白三位大诗人放在突出的地位,待到香菱读完王维的五言律诗后,黛玉又跟她“讲究讨论”,一步一步地深入诗的意境,真可谓循循善诱。其次黛玉指导香菱写诗也颇有特色,命题后,又指定了韵部,这看起来严了一点,但属“十四寒”的字相当多,不限字,自由度大,又如香菱的前两稿,她的批评很严厉,却又鼓励香菱“另作”,这种指导方式可谓严而不苛,对“苦志学诗”的香菱来说很是适合。
  香菱学诗的成功对于学生而言,其重要启迪在于“苦志”追求,“精血诚聚”,学诗者的主体性感悟与痴迷状态都是成功的重要前提;而黛玉教诗的经验则体现她教学理念的先进和方法的实用,这一课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获益匪浅的。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而平时对教科书的使用,就是一个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考不好语文。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必须先踏踏实实用好教科书。
  学一篇课文,来一次探究,都是千里之行的一小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让学生尽情享受;一次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次精神的探险,令学生流连忘返。从语文书中,学生能体味到生命的本质,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领悟到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用好语文教科书是每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丰县范楼镇京庄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