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丽霞 左 玉
当前,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将获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之中。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实验教学的改进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但在中学的化学教育中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将化学实验得到足够的重视 [2]。
这些中学将做实验改成了讲实验,将学生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将实际操作改成了幻灯的图片展示。这样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参差不齐,给高校实验课增加了难度。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应切实做好中学到大学化学实验课的衔接。
一、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1.忽略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获得物质及变化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形成相关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和巩固所学化学基础知识,还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说,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但目前中学化学教学受到过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实验教学偏离了应有的方向,也使实验教学的功能被严重削弱。而且许多教师认为化学教学的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只追求学生在笔试的卷面上取得高分,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和习题练习,忽略了实验教学。正是这种错误的导向,才使得许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仍然停留在高中时期“分数第一”的阶段。
2.学生的实验素养不够
过重的升学压力,使部分中学化学教师误认为实验只能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而忽视了通过实验可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获得化学知识。正因为受这种教育理念的无形影响,才使得我们的大一新生初次进入高校化学实验室后,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着装不规范,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穿实验服;虽不至于大声喧哗,但往往有四处走动的迹象;不能很好地保持实验环境的干净整洁,表现为实验台脏乱、实验仪器、药品摆放无序;废渣、废液随意倾倒。这样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高校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为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避免他们进入实验室后由于操作不慎导致人身伤害,每年大一新生在正式进入实验室前,我们都必须对他们进行专题的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及规范实验的基本要求,即便如此,收效都甚微,许多实验常识必须指导教师反复强调后,才可被学生最终接受。
3.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现行的中学化学实验教材中有一半以上的实验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都直接排放到了环境中。在大多数的中学化学实验室我们常会看到废气直接进人大气,废液不加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有腐蚀性的、有危害的实验废弃品则倒在墙角的现象。归根结底,这是由于师生双方的环保意识薄弱造成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时,只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的处理,有时甚至随意排放 [3]。受教师这种身教的影响,使不少学生都错误地以为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或许并不象教科书上强调的那么严重,从而忽视了有毒物质对自身的健康的影响。这样的侥幸心理及安全隐患必须严格杜绝,若一旦出现事故,后果将不可想象。
4.学生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及应对事故的措施
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有毒和腐蚀性试剂。如:乙醚、乙醇、丙酮和苯等溶剂易于燃烧;甲醇、硝基苯、有机磷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氰化物等属有毒药品;氢气、乙炔、金属有机试剂和干燥的苦味酸易燃易爆;氯磺酸、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烧碱及溴等具有强腐蚀性。另外,有机化学实验中常使用的玻璃仪器易碎、易裂。还有电器设备等,若不严格看管或正当使用,极易引发割伤、灼伤、中毒、着火、触电、爆炸等事故。而中学化学中,高分低能现象十分严重,许多高考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对实验安全知识竟然一无所知,有些同学甚至对X射线超强辐射能力的起码认知都没有。很多学生都缺乏应对突发事故的有效处理机制,面对灾难,常常手足无措,甚至不懂基本的逃生守则。要知道很多事故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一定会产生终身的遗憾。总之,在中学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十分必要!
5.学生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
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将做实验改成讲实验,将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的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常使学生对某个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产生先入为主的固定模式。因此,学生在做实验时,常常想当然,走过场,一旦实验中出现了异常现象,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实验做错了,故在未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时,就盲目下结论,有的甚至擅自更改实验结果,不能如实地填写实验报告。这种做法是与科学研究工作背道而驰的。
6.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以验证性的演示实验为主。它把一些既成事实的原理、概念、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传授给学生,并验证其正确无误,促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形成运用这些知识解析题目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实际上,观察化学实验不是看“热闹”,而是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变化的本质。现象既可能有色、态、味的变化,又可能有气体产生、沉淀生成、发光、发热等。不同的现象对人们感觉器官的刺激产生的体验不同。有的具有较为强烈而突出的影响,有的则不然,有些现象常被遮盖,为学生所忽视,而这些往往是反映物质本身属性的重要现象。因此,必须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
现代教育观念正在快速地进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实践,基础教育化学课程的改革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师院校化学系肩负着培养中学化学师资的重任,理应密切关注并紧密联系中学化学课改的实际,加快自身课程改革步伐,最大限度发挥化学学科的教育教学功能,努力造就出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化学教师后续队伍。在此,我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高校教师,结合自己工作几年来的理论积累和教学实践,粗浅地谈论一下如何实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
1.充分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各个行业,科技社会对化学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目前国际上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环境的保护、能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的研制、生命过程奥妙的探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在环境保护方面,三废的治理和利用,寻找净化环境的方法和对污染情况的监测都是现今化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利用太阳能和氢能源的研究工作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材料科学是以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为基础的边缘学科,主要用于研究和开发具有光、电、磁和催化等各种性能的新材料;生命过程中充满着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当今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正在通力合作,探索生命现象的奥妙,从原子、分子水平上对生命过程做出化学的说明则是化学家的优势。可见化学的进步影响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化学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质的结构、性能的确定以及新物质的研制、检验和运用都是在实验中进行的。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的学习中非常重要。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
在学生进实验室前,就对其进行实验讲座,介绍实验室的基本行为规范及各项实验注意事项,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吃零食、实验期间关闭手机;着装规范(穿白大褂但不穿拖鞋、带钉鞋,女士不穿裙子),不大声喧哗、四处走动,东西轻拿轻放;要珍惜药品、爱护仪器;确保实验环境干净整洁,实验台清洁整齐,仪器、药品摆放有序、取放规范;不乱扔杂物,废渣、废液不随便倾倒,均放到指定地点;实验结束后主动打扫桌面、地面,归置仪器药品;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损坏仪器要及时报告老师,并协助教师检查实验室水、电、门、窗、气是否关好。
3.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这些有毒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危害健康。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防止污染。化学实验中,教师的示范是学生行为的标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除应做到操作规范、结果无误外,还应注重实验后有害气体、残留物处理,物品仪器保管。在制备一些有害气体时,应先向学生强调该气体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性,强调尾气处理装置,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有害气体逸出而污染周围环境。总之,为了营造和谐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教师理应率先垂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把握化学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4.在学生中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讲解处理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以使学生遇事不慌、处变不惊。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在新生进实验室前,就对其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割伤、灼伤、中毒、着火、触电、爆炸等事故的预防及简单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着火原因选择正确的灭火方法、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如何安全逃生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防卫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每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忘记安全与生命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就是关注我们自己!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
5.倡导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坚持实事求是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活动中,要提倡学生养成如实记录实验现象的良好习惯,即使实验失败或出现异常,也要按观察实情填报实验现象和结果,然后及时分析失败或异常的原因,从而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巩固所学知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教训一再告诫我们:一点微小的误差便会让我们与重大发现擦肩而过,有时会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必须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实验,绝不可出现“大概”、“差不多”的意念。
6.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会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耦联关系去探索结论。求异思维,鼓励学生不盲目地迷信书本和前人,敢于设想,善于设想,发表创见。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求异思维可使学生脱离思维定势的束缚,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许多划时代的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家缜密的求异思维,如: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不就打破了几百年来统治人们思想的经典物理学的束缚吗?!
7.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因此,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明确观察目标,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范围,明确通过实验能获得哪些资料和信息,解决哪些问题;其次要及时指导观察,仔细观察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自始至终看清实验现象,以便揭示变化的本质;第三要观察与思考同步,在观察实验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很多科学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家敏锐、独特的观察力。
8.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正确行为基于正确的思想,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是影响学生探究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化学实验教师不是单纯的实验室管理员,更不是卫生清洁工,而是一个工作十分繁杂集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与研究多重任务于一体的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技术人员,它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验室管理能力及实验教学研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师范生,使他们更从容地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
9.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操作
化学实验的标准性是其成败的关键。教师应起到示范作用,每一个基本操作都应一丝不苟,教师的实验技术、演示过程和结果应当无懈可击,以防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时刻注重训练学生规范化操作技能,培养其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10.完善实验操作考试制度
如果实验考核依附于理论考核,易使学生对自己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产生消极认识。所以化学实验课考核在理论考核之外,要同时增加规范化的实验操作考试体系。考试成绩应从药品是否规范取用、仪器是否规范使用、废液废渣是否正确处理及产品的产量和产率中产生。另外要参考学生平时的实验情况进行评分,如:从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态度、实验素养、实验操作、实验数据与结果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对规范学生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论
要使学生学好以实验为主的化学,必须要求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因此,大学初期应该将学生在中学欠下的知识补上,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开拓创新,为今后更好地从事科研活动做准备。
参考文献
[1]褚人希.关于中学化学实验改进的探索与思考.科教文汇,2008(6).
[2]刘良慧.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0).
[3]周娟,卢伟.中学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科学教育,2005(5).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65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