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彦林

  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提倡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在教学中,应确立观察是基础、思维是核心、创新为标志的学科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理念、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物理思维方式的特征
  1.实践性
  实践性就是学生可以将获得的物理知识和方法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用实验加以论证。如讲“磁现象”时让学生知道“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它是运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使磁铁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即“磁性悬浮”。科学家将“磁性悬浮”这种原理运用在铁路运输系统上,使列车完全脱离轨道而悬浮行驶,成为“无轮”列车,时速可达几百公里以上。这就是所谓的“磁悬浮列车”,亦称之为“磁垫车”。
  磁悬浮列车在磁力作用下,使车辆浮起,并沿着特殊的导轨运行。有速度快、噪音低、费用低等特点……这样能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本质认识,又同时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观察,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2.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在解决问题中,思维活动能严格按照问题的结构、层次规律有序地进行,并将自己的思路清楚、准确地表达出来。如讲解“惯性”时,可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拍打身上的灰尘、坐汽车刹车时人向前倾,汽车转弯时人的表现等现象都是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也经常遇到,可以让学生自己体验后思考解释,这样学生的知识就在活动中学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3.精确性
  精确性是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进行推理计算的能力。对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分析,大都离不开数学知识。根据物理条件及规律适当地转化为数学知识,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使问题得到迅速解决。教学实践证明,在处理物理问题时,若能充分发挥数学工具的作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利用数学手段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也是高考的需要,在物理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定能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我们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首先都必须根据题意,找出符合物理规律的物理方程或物理图像,这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决不能盲目地将物理问题纯数学化。
  二、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物理课应该改变过去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2.实行启发式教学
  (1)引趣启发
  凡是有趣的东西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的趣事。如讲“平面镜”时,让学生站在镜前举左手,发现镜中的“你”怎样呢?这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2)在“变”中启发
  将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重新组合,可以激发思维,对已经熟悉的事物变换一个角度,可以引起新思考。
  3.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培养思维能力的素材
  只有挖掘才能发现。如学完力学内容后,可以专门对密度的测量方法进行归纳小结。除教材中所讲解的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实验探究。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重探索物理规律,启迪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全面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黄龙县白马滩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0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