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燕
摘 要:一、深挖课文主体、充分利用教材;二、拓展开去,扩大视野;三、放眼未来,不求考试一时的得失。
关键词:培养三观和各种技能 热爱环境 关心社会 养成良好习惯
众所周知,语文在人们生活和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它是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然而,实际上,语文总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起来,主要在于语文教学的单调刻板、盲目追求教学成绩。不注重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从而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真正发现语文价值之所在。
由于一些家长和老师片面强调教学质量,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导致上课时就是为了赶任务,教学就是为了出成绩,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对教材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敢深究,对学生有兴趣的事情不敢放手,因为一旦这样做时间就不够,教学任务就完成不了。虽然,教改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一再强调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满堂灌、填鸭子似的教学,因而也就导致教改精神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语文学习的这种尴尬局面呢?我就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做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深挖课文主体,充分利用教材
1.利用教材培养学生“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中学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材料,是编者的汗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大部分篇幅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例如:第七册的《回忆我的母亲》、《“两弹”元勋邓稼先》、《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第一千个球》、《巨人和孩子》等这些篇目,对培养和树立中学生的“三观”非常好的效果,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古人一直就把“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作为教学最主要的目的,现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也始终把教会学生“三会”即“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作为教学的目标。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执教者却有意无意的偏离了这一主题。这种做法直接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长远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担负青少年“三观”形成,祖国、民族未来发展的方向的人文教育工作者,应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
2.培养各种技能:朗诵、表演、讲故事、演讲等
语文教育不应仅仅是教学生识字和阅读的问题,更应该是一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在教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更主要的应该要学会了解文章并欣赏文章。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句,加强自己的基础知识,进而做到会朗诵、根据课文片段进行简单的表演、讲故事、改编、演讲等。培养朗诵、表演、讲故事、演讲等各种技能,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主要的是通过培养这些技能,还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学习语文不是仅仅为了考试,更多的是为了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3.培养热爱环境、关心社会、养成良好习惯
文学,即是人学,语文是人们学习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早在以前就有人提出大语文的说法,是对语文的定义、内容、作用更高意义上的认识,真正的语文老师所肩负的任务已不是教书识字而已,更多的是担负起把学习者培养成一个对家庭、社会、民族、人类、地球应当担当怎样的责任的问题。中学语文教材有很多篇幅对这些内容有过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代表的是作者和编者的观点和看法,正确与否、客观还是偏激、个体还是共性。例如:《树林和草原》《鹤群》《山米与白鹤》《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最苦与最乐》《懒惰的智慧》等这些课文,作为教师在教到这些课文的时候,不要死教条,而是先让学生自己结合实际去阅读课文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老师也不要轻易表态,而是把教参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讲出来,穿插社会历史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认识,再做适时的引导,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科学认识。
二、拓展开去,开阔视野
一个知识渊博、造诣深厚的学者,他获得知识的途径也必然是广泛而丰富的。同样中学生要想学好语文仅仅靠一节语文课、一本语文书是绝对不可能的。要想学好语文除了上好语文课、学好语文课本之外,还要尽可能地做到:1.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作好读书札记。要想学到无限的知识,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必要的,而做读书札记则是大量阅读变得更有效的保证;2.阅读是为了补充知识,内在的知识更多的还要通过外在的语言表现出来,而课前五分钟,则是锻炼这种语言表现的最好方法,语文老师千万不要吝啬这五分钟的时间。往往伟大的演讲家、出色的辩论者就因这五分钟而产生;现在很多学生,在私下里的时候,有一直说不完的话,但一旦真的要让他在公共场合表现的时候,就变得脸红耳赤、说话吞吞吐吐,半个钟头说不出一句话,而课前5分钟,则是改变这种状况、锻炼学生胆量的最好方式;3.阅读是从历代的智者中获得已有的知识,而日记、游记则是从生活中获得及时的感知。即我们常说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得真知。读得多了,要是自己不写作,那就像一个想学游泳的人,学了很多的理论,却从来不下水,结果也是不会游泳的。写作也一样,因而,指导学生节假日、星期天要尽量的走出去,从现实生活中、奥秘无穷的大自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才能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一个迫切而又永恒的话题,上面两个方面只是自己教学生活的一些做法和感受,也取得一些效果,但真要让语文在整个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让语文成为学习和生活的必须还是任重道远,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身体力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认真探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