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颖丽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知识和教学习方法,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学习的习惯。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工夫,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就是要把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我们有理由还给学生快乐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快乐的学习是人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唤起学生要学习的需求,那些符合儿童“玩”的天性的教学,才能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惊讶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让儿童在课上真正活跃起来,以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语文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陶行知先生当年就号召对学生实行六大解放:头脑解放,使他们能想;双手解放,使他们能干;眼睛解放,使他们能看;嘴解放,使他们能说;空间解放,使他们有时间消化所学的和干一点自己愿意干的事。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经常给学生谈起刘永胜教授总结的:“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的行字歌诀,帮助学生增强自学的自信心。
学困生的成因很多,有智力发展的先天不足,有家庭关爱的营养不良,有学校教育的知识断层。作为教师,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找出能切实有效地改善儿童学习行为的办法来。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诚心诚意地鼓励学生,挖掘学生的优点,真诚地告诉学生他们身上让你感到骄傲的闪光点。这样,学生的发言大胆了,争辩自由了。每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以及由此诱发出来的智慧力,往往是超出教师所预料的。
三、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自觉性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地读题、审题、分析,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的现象,稍有变形或引申、综合便错误百出。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
四、帮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这一习惯的培养应孕育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和问”的求知欲。这也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习惯的起点。
2.榜样示范,激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因为你肯思考,所以你的发言很精彩”“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对××同学的评价很到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
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学生,时时关爱学困生,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会充满人性的光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