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教育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取决于教育创新。而实现教育创新,行政管理创新是基础,必须坚持观念与理念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
创新是高职教育的灵魂,是高职教育成长壮大的动力源泉。我国高职教育历经20年发展,逐渐在高等教育事业中占据“半壁江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因受固有思维模式、制度框架等束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办学特色、管理水平等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暴露出了诸多不足。高职教育要实现跨越,必须创新高职教育,创新为高职教育夯实基础的行政管理,只有坚持观念与理念创新、机制与体制创新、管理与服务创新,才能推动高职教育异军突起,出奇制胜。
1.观念与理念创新。
1.1 更新高职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指引创新的方向和目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者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三个突破和三个树立。四个转变;一是从被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向主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转变;二是从追求规模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三是从重形式、轻特色向重内涵、显特色转变:四是从传统的教育思想向创新教育思想转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会学习转变,由封闭的教育向开放的教育转变,由升学就职的教育目标向素质教育观转变:三个突破:一是突破过分强调高职教育的客观现状决定高职教育发展一切的思想观念;二是突破就高职教育论高职教育发展的狭隘的思维方式;三是突破片面强调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和排他性的观点。三个树立:一是树立教育发展的全球观,高职教育要参与国际竞争,高职教育产品要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二是树立教育发展的现代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管理手段、教学方式要与时俱进,加速现代化;三是树立教育的服务观,高职院校要主动热情服务学生,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1.2 转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观念。高职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但要根据不同的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经济地域做好两个防止、两个定位。两个防止:一是防止片面强调就业导向,将培养目标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第一次就业,片面强化单一的实用技能;二是防止片面理解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即可,缺乏对知识理论系统的认知,造成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需要。两个定位:一是职业定位,即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培养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学会“怎么做”,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工作的必备知识和业务技能;二是学术定位,即以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能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具备比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等。总之,高职教育要为企业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树立高职教育行政管理理念。高职教育要发展,行政管理理念要先行,转变行政管理的观念是行政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的日益清晰完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应树立“四重四轻”的观念:(1)重智力、轻资力,即要“凭智力过日子”;(2)重能力、轻权力,即要“凭水平谋发展”;(3)重效益、轻权益,即要“以贡献论英雄”;(4)重服务、轻机关,“管理不是管你”,要以服务论管理;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要以追求提供优质的服务,获得良好的效益,建立和谐的秩序,追求自身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2.体制与机制创新。
我国高职院校主要由“三改一补”而来,“三改”即职工大学、业余大学、成人教育机构,“一补”则是指部分中专学校升格而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高职院校行政机关重叠、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传递不畅、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2.1 组织机构合理化。高职院校组织机构的改革,是以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为目的的,要本着权责相称、协同优化、因校制宜、精简高效的原则,主动改,大胆改,深入改。一是精兵简政,因岗取人,坚决杜绝“庙少僧多”、“官多兵少”的现象,为行政机构全面“消肿”;二是精简一般性管理中层机构,适当增加教学业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同时合理分类,将党办与院办、宣传与统战、组织与人事等党政机关合暑办公,提升管理的效益和质量;三是深化后勤和科技产业改革,推进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四是建立扁平化结构的行政管理组织,加快推进院系二级管理,明确院系工作重点,理清职责,重心下移,责任下放,分权管理,充分调动系级能动性和主动性;五是规范建立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促进各种先进思潮百花齐放、百花争艳。
2.2 管理制度科学化。
2.2.1 完善科学决策机制。高职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门类的逐渐增多,原有的集中决策机制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应该倡导建立共同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化。比如增设学院委员会,在经费预算、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事务方面参与决策;增设备种专业小组如评估小组、教职工发展小组,帮助学院对教学活动、管理活动、文化建设进行决策,真正贯彻开放办学、科学办学的理念。
2.2.2 加强院长负责制。首先要明确党委的领导职责,搞好制度建设,制定相关规则,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充分发挥院长的行政领导作用,使院长独立行使行政管理权。其次,“党委领导”是“院长负责制”的党委领导,党委不能包办代替院长行使职权,同时院长也不能削弱党委领导,更不能搞脱离党委领导的“院长负责制”。
2.2.3 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是实施职员工作岗位轮换制度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首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定编、定岗、定员方案,确保党政管理人员编制数控制在全院事业编制总数的10~15%以内;二是要根据部门工作实际,实事求是、灵活有效地实行岗位轮换制,对如教学教务主管、人事工资管理等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给予特殊考虑;三是将岗位轮换制度与干部考核制度相结合,制定轮岗工作细则。
2.2.4 改革人事聘任制度。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对全体教职员工采用职务和岗位聘任的全员聘任制、“老人有老办法,新人有新办法”的部分聘任制或者借鉴企业人事管理的职员制。加快实现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由资格的评审转向岗位职务的聘任;由论资排辈转向竞争激励;由指标控制转向结构比例制约。彻底改变干部制度中“一配定终身”的局面,使人员能进能出,职位能上能下,想干事的人有机
会,能干事的人有岗位,干成事的人有职位,必将激励形成一种牢固的岗位竞争意识,推进全院上下全心全力干事、同心同德创业。
2.2.5 改革绩效分配制度。绩效分配制度是完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以岗位工资和岗位津贴为主要内容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分配制度。要立足院系两级管理架构,根据按劳分配原则,树立等级差异观念,能者多劳,多劳多得,拉开收益差距,一切实“拔高”一批人才的地位和价值,使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
2.2.6 完善考核制度。在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时,要对绩效考核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和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量化计分标准,同时重视过程考评和控制,力求考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要确立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全面;要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结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利于形成恪尽职守、精益求精、有所作为的工作作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2.3 行政队伍专业化。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行政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总体水平偏低,队伍建设滞后,理论研究落后,制约了行政管理服务的效益与质量。要适应高职教育创新、跨越发展,行政队伍需要一支精干的专业化知识队伍,要坚持多管齐下:一是建好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监察督导制度等,做到行政管理制度齐全、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纪律严明,提高行政责任意识,向管理要效益;二是强化培训。积极利用学院现有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通过进修培训、业务拓展、“传、帮、带”等方式帮助行政人员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三是大力“引进来”。要不断面向社会,积极推进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和招聘,引进高级专门管理人才,吸收具有高级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经验的人才,优化行政管理队伍结构。四是推动行政组织要向学习型组织转变。通过召开行政管理研讨会、思政教育研讨会等实现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的过渡,同时不断跟踪国内外高校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最新动态,掌握科学管理的技能和方法,更新管理观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4 管理手段现代化。信息时代的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需要应对来自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各方面挑战,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传统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如建立高校电子校务系统,开展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学院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部门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联互通,同时要转变管理观念,主动掌握现代管理技能,全方位地向师生和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管理与服务创新
寄管理于服务是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亟待创新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更应首当其冲,在继承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在服务领域、服务方式上做好功课,在服务质量上下足功夫,以服务推进高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拓展服务领域。行政管理要服务教学工作,服务学生工作,服务高职教育事业,从一定意义上讲,要求行政管理工作要将触角延伸至学院工作的每个领域,凡是学院工作需要的,凡是基层、群众要求的,都应纳入行政管理的服务领域,都要认真考虑,尽全力去做。要改变当前高职院校行政“机关管理”的“自我中心”理念,以教师、学生为根本,各职能部门主动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改变“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尴尬局面,开拓新的工作领域,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和内容,将服务推入“师生得实惠、学院得发展,高职教育得推动,区域经济得发展”的方方面面。
3.2 创新服务方式。行政管理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服务方式的创新上,而实现服务方式的创新,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更新服务意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要主动提供服务而不是被动受驱使,要全力做好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同时凡事预则立,服务工作要适度超前把握,早考虑、早研究、早决策,早行动;(2)要从决策要素的单项服务向决策全过程的服务转变,服务应体现在决策前,决策中和决策后的全过程;决策前要做好综合研判工作,决策中要有效把握服务质量,决策后要做好跟踪总结工作,总之,要综合考虑,全面把握服务工作。(3)要从一般性的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要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认真思考当前高职教育行政管理的症结所在,高度关注师生关心的问题,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创造性地开展优质服务工作。
3.3 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是前提,质量是关键。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关注服务是否到位、是否高效、是否优质,要以师生“非常满意”基准,要更新以“付出论成绩”的观念,树立“服务中心”的理念,要以有利于高职教学的创新,有利于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标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牢固树立“教学第一、师生第一”的理念,认真办实事,办好事,改革创新,全面扎实推进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天华,浅谈高职教育创新,辽宁高职学报,2003(3).
2 林碧聪,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的一些探索与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3 石晓燕,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2008,
4 陈菲菲,高职院校管理模式的思考,科技广场,2008,
5 刘宇,改变管理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新型高职业院校,商业文化,2008
6 李明惠等,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改革研究述评,山西师大学报,2009,(7).
7 冯玲辉,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问题的探寻,湖南财经商等转科学校学报,2004,(6).
8 李红兵,新形势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探讨,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9 孟晓敏,高校要发展,管理要创新――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之新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l,(3).
10 罗志,实现转型:高职院校办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11 任涛,高职院校管理行为创新之我见,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