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在提出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目标和意义的基础上,深^研究和分析了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结构、课程模块和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等问题,最后又对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拓展和评价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学 实验教学 体系构建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经济学作为高校教学体系当中社会科学中应用性、实践性最强的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缺乏深层次教学理论的指导。国内各个高校在开展经济学实验时教学内容、实验设置和操作方法、实验评价方法等方面均不相同,这就使得人们对经济学实验教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产生疑惑。如何通过对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形成一整套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科学合理的体系,并根据经济学的课程规律,沿着可行的路径进行开发和创新,是目前高校开展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与意义。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是:以构建经济学实验教学的设置结构和教学模块为基础,以构建经济学实验平台为支撑,以创新教学方法为核心,以构建评价机制为保障,不断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师资队伍实力充实、实验内容科学合理、实验环境先进的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能力,实现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深入研究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①科学合理的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改变目前经济学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单一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用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使得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动态化、具体化、过程化,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②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能使得各类经济学科之间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多门学科知识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赖,从而增强对其相关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的改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经济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创新精神,提高其就业后参与竞争的实力。
  2.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设置结构。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高校只能满足最低层次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正常运行,普遍存在低档次、不规范、欠统筹等问题,亟需对经济学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结构进行梳理与创新。笔者认为,涵盖经济学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交叉递进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是比较合理的设置结构。
  “交叉递进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四大类实验项目。
  2.1 基础课程实验。该系统包括演示性实验和模拟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一般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一手操作,旨在说明实验原理、展示实验过程;模拟性实验一般是指单一性验证实验,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独立完成全部实验操作过程。
  2.2 专业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类主要针对学科中专业性较强、涉及专业范围较少的课程单元,开展针对性的专业实验,进行相关单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并巩固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
  2.3 综合课程实验。综合课程实验类将多门专业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类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验形式,着重培养学生对专业所需各项基本技能在具体业务流程中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两种以上的基本实验方法完成同一个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方式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方法和设备,独立操作实验过程,独立完成实验分析。
  2.4 创新实验。创新实验主要是为了满足研究型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分析现实问题、发现事物发展机理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优化的能力等。研究创新实验,包括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是学生在进行科学研究训练时所采用的探究式实验,旨在揭示实验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创新性实验指学生针对某一选定的创新项目所进行的具有设计、制作及探索性质的实验,一般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以上四个递进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实验课程在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交叉,同层次的实验课程也存在实践运用中的交叉。这种课程交叉的实验体系设计不仅可以弥补教学体系层次细分造成的实验孤立,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开展针对性人才培养的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综合技能,加深学生对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全面而又深入的理解,还能为学生提供创新研发与实践拓展的平台。
  3.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课程模块。经济学实验项目不会孤立地进行,而是具体落实到实验课程模块之中。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的课程模块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经济学课内实验。它隶属于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非常有限。比如,演示性实验直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性实验通常为单一性验证实验。②经济学实验课。它独立地成为一门专业课程,融实验理论、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一体,分为独立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多为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③实验经济学课。它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对某一经济现象,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者行为和分析实验结果,以检验、比较和完善经济理论或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显然,这种经济学实验主要用于高层次的经济学理论研究。
  4.经济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法。经济学实验不同于一般的社会调查、校外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它和自然科学实验一样,需要搭建一个开展平台,这个平台构建主要包括实验室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
  4.1 经济学实验硬件设施建设的方法。本着科学规范、协调统一、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学实验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开发应当严格遵循“三化”标准:①实验室设计标准化。如何把经济学实验科学方法与我国高校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相结合,探讨出适合我国客观实际的经济学实验室设计标准,是经济学实验教学体系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总体来说,标准化的实验室应具备适用、安全、共享等功能。“适用”是指实验室能够满足各类经济学实验的要求:“安全”是指实验室在正常实验过程中和遇到特殊情况下能够保障人员的安全;“共享”是指实验室能够充分实现资源的共用和互通。②实验室设备优质化。它并不单纯指价格上的高级化,而是指设备契合实验环境要求,能确保实验的顺畅进行,并随着实验项目和实验软件而不断更新。③实验室建设统一化。独立实验室比较适合少数实力

强大的重点大学,多功能实验室比较适合一些实力暂时较弱的高校,从节约和实用的双重角度来看,建立统一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应当是今后各高校的普遍选择。
  4.2 经济学实验软件设施建设的方法。实验软件的建设与开发是经济学实验平台建设的重点和关键。①实验课程项目的开发。实验项目是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组织实验教学和考核的重要依据,应当根据学科技术的进步、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开发和精选。②实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当根据学科专业差异、层次差异、学校实力差异的具体不同,开发因材施教的各种实验应用软件。③实验人员的专业培训。实验人员包括实验课专任教师、实验操作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教学背景、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操作过程、实验设备性能等。
  5.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拓展。应逐步加深对经济学实验教学基本规律的认识,不断探索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全面构建集“基本技能一专业训练一综合实践一创新能力”一体化、多层次、研究型、开放式的创新体系。针对经济类专业的特点,宜采用如仿真模拟、课程讨论、场景化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多种方式。以下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是各种类型经济学实验普遍采用的方法。   5.1 启发式。通过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优化设计,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实验。这种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该实验所涉及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锻炼自身的研究能力。
  5.2 立体式。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沙盘、物流供应链仓库等多种现代技术的融合,形成多种方式辅助式的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5.3 网络式。通过建立实验中心网站,开发网上虚拟实验室,并将开发出的实验课程的相关资源实现在线观看和播放,学生和教师可通过学校的校园网,在任何联网的电脑连接到中心主页,浏览、观看、下载教学资源和课件。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交流、开展在线实验等,实现自主学习。
  6.经济学实验的评价方法。经济学实验课程构建方法的改革,要求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公正的实验课程评价机制,以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1 建立不同的评价体系。经济学实验课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应当根据实验层次、实验类型、实验项目、实验内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体系。通常来说,一般的经济学实验的考核内容要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态度、实验报告等;严格的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流程控制、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等。
  6.2 确立不同的评价途径。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软硬件条件以及经济学实验项目的不同,有区别地采取不同的评价途径。目前高校通常采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两种:①微机自动评分。这种评价途径适合那些能够数据化、规范化、微格化的实验项目,优点是简单易行、公正高效;②教师人工评分。它特别适合那些微机不能自动评分的综合实验和探究实验项目。
  6.3 树立不同的评价标准。经济学实验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因为实验项目和实验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基础型实验,宜采用比较严格的百分制;对研究创新型实验,宜采用相对区别的五级分制;对分散实验及平时考核则应当采取过关性的二级分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同一个经济学实验项目,如果学生层次、专业不同,评价标准也应当各不相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