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调查发现,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出题偏“10”、指导偏“位”、批改偏“向”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端正教学思想是前提;从内容入手是关键;突破传统模式是基础。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问题 改革对策
  
  1、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出题偏“心”。这里的“题”,既指文题,又指作文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出题偏心,就是说教师在出题时,不考虑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兴趣,不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作文训练规律,而是凭自己的主观要求选题。大多数农村小学对学生进行书面作文训练都是自三年级始,一般以8篇大作和8篇小作作为标准的训练量。8篇大作虽然是教材中确定的训练项目(这些训练每次都体现一个分段或分组目标,包括一两个要求,呈递进状),但据我们所掌握的调查资料显示,多数语文教师对语文课标、教材中关于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分段分组目标认识不清楚,或者是无目标,随心教学:或者是在零乱的目标指引下教学:或者是要求过多、面面俱到地教学等等。作文训练目标陷入了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8篇小作,教师一般是无教案上课,更为随心所欲去安排训练内容,有的甚至是靠一时的“灵感”。例如,有的老师出过《我爱春天》、《勤劳的妈妈》、《夸夸我们的好班长》等文题。试想,如果学生没有感到春天的可爱、“妈妈”的勤劳,没有见过或听过“班长”值得夸赞的事例,怎么办呢?不胡思乱想,瞎编乱造,能行吗?出这种文题,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说谎,要他们捏造不曾见过的事情、不曾发生的感情,还何谈“内容要具体,不说空话”和“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何谈逐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素质?
  1.2 指导偏“位”。小学语文课标强调“要重视作文指导。”调查发现,不少教师把这里的“指导”搞错了位置,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作前指导”,所以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至此处,从命题、选材、确定中心、选择写法,到开头、结尾及词语的使用等等都作一番细致入微的指导。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作文是从具体观察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需要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去认真地体验和训练,化为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师把中心思想和写作方法抄在黑板上,“扶着走”、“一言堂”,包办代替,让学生写“遵命作文”,依杖而行,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实际上是由抽象到抽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特点,违背了学生的思维规律,这样的作文无疑是“无味”的。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该导,什么时候不该导呢?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该体现在哪里?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尝试,认为“三分导写,七分导改”是切实可行、十分有效的。
  “三分导写’,是指在进行有特殊要求或者审题有困难的习作训练时,教师要稍加指点后再让学生写作。这里,教师的指导是纲领式的,不应作过多过繁的说理讲解。一般情况,教师出示作文题后,可不作任何解释或指导,放手由学生自己审题独立写作,学生可以看书,可以互相讨论,但不能抄袭别人现成的文章。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实事、抒真情,切忌胡编乱造、无病呻吟;鼓励学生大胆写,不要依靠教师的指点,不要怕写不好;鼓励学生按时一次写好,过关,不要拖延时间,不要等到第二次再写好。
  “七分导改”即指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重点放在“指导改”上。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去感知、体验,发现思维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产生渴望获取成功的动力,再加上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指导,才能够水到渠成地顺应他们的思维规律,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1.3 批改偏“向”。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批改偏向问题也是十分严重、发人深思的。首先突出表现在“重大轻小”上。在调查时我们发现,85%以上的学校提出对大作文要精批细改,对小作文则可以简化,一般只是改改错字病句,不须眉批,也不须尾批。这是一种错误十分严重的做法。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在形式上可以有大小区别,但在实际教学时绝不能有轻重之分,而应该一视同仁,无论是备课、讲评还是批改都亦然。至于作文批改,袁微子说:“应当重在思路的指点,内容的选择,要重批不重改,逐步训练由学生自己改,改要着眼于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品质的特点提出精批细改,是很有必要的。但这里的“精批”,不应是“精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精致,有重点;“细致”,不但不要太删大改,而且还要尽量少改、小改,努力改在要点上。一般情况,教师可用不同的修改符号标出来,留给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改,逐步培养他们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其次是圈点偏向优美词句。有些教师把好文章狭隘地理解为美丽的词句,而对美丽词句的看法又脱离了切合实际、讲究实效这一标准,有些语句明明不符合事实,明明中无病呻吟、胡套乱用,与前后文内容连接不上,与表现中心毫无关系,反而也被加上圈点了。再美丽的词句,脱离了实际,也会褪色,变得暗淡无光。若我们这样去圈点学生的习作,就在暗示学生读书时只注重美丽的词句,作文时只用心于词句的修饰。此外,下批语时也要摆正优美词句的位置。例如笔者就曾于一学生作文后见过这样的评语:描写校园景色的词语不够美丽、生动,此分明表示不顾学生的思想与情绪,硬要他写出校园的美丽,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素质有害无益。
  
  2、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2.1 端正教学思想,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前提。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首先在于端正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应为当地建设事业服务,这是农村小学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农村社会实际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面向农村,培养学生在适当的语文环境和当地的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处理好作文与育人、内容与形式、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2.2 从内容入手,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关键。要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关键在于改革作文教学的内容。首先丰富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实地指导观察,收集反映农村特点的景、物、人、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社会调查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写作积累素材。其次是另辟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写,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同步训练,课内序列训练与课外生活应用“双轨运行”,内外结合,让学生得法于内、受益于外。第三,加强实用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写“人人需要”的作文,如书信、广告、产品说明书、合同、启事、计划、报告以及各种条据、证明等等。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交活动的需要。
  2.3 突破传统模式,是改革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基础。在农村,作文教学历来是学生围着教师的框框转,教师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这个局面必须改变。把学生从教师授题、授意、授材、授改的束搏下解放出来,做到教师定范围,学生自我命题、定中心、选材料、写作和自改互评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