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小学古诗教学的方法,如:编文翻译法、绘画感知法、想象表演法、精品细读法、观察体验法、归类对比法,以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能力。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 方法
Brief talk about some methods for the elementary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Hai Ying
【Abstract】Combining many years’ teaching practice, the writer has summarized out some methods for teaching the elementary ancient poetry such as the method of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of drawing and apperceiving, of imagining and performing, of reading good works carefully and of classifying and contrasting so as to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the ancient poetr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Keywords】Elementary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Method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更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引导学生诵读学习千古美文,已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改革中的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有效、愉快地阅读学习古诗词,提高他们阅读学习古诗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的探索,笔者也总结了一些方法,现归纳如下:
1.编文翻译法。把高度浓缩的诗句翻译成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的现代小短文,使学生易于理解,这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教学时,我把编文的基本步骤教给学生:①解释:借助工具书或在老师的指导下翻译诗中不理解的字词;②保留: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历史典故等重要部分的原义;③补充:补充诗句中省略的部分,如“飞入菜花无处寻”省略了主语“黄蝶”,翻译后应为: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④调换:为了押韵,古诗中常有词序变换的现象,翻译时要把变换的词序位置进行调换,组成通顺的句子。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翻译后应为“请问什么地方有卖酒的人家”即“借问何处有酒家”。学生掌握了这四个步骤,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把古诗翻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
2.绘画感知法。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表现诗意,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理解能力,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在教学《小池》一诗时,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涓涓的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中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栖息着一两只蜻蜓……给人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画中也更加理解了诗的意境。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将壮丽的香炉峰和飞流直下的瀑布跃然纸上,再现了我国自然山河的雄伟壮丽。古诗本来就是诗中有画,像《枫桥夜泊》、《绝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望天门山》、《忆江南》、《饮湖上初晴后雨》等都可以用画的形式表现诗的意境,使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想象表演法。有的古诗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行为,教学这类古诗时,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人物角色,演出课本剧。如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中的作者李白和汪伦,学生可以充分想象当时两人送别时的对话、动作、神态,然后进行排练表演。学生兴趣高涨,演起来惟妙惟肖。还有的古诗可以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如在教学《鹅》时,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的脖子,五指并拢做成鹅头,然后弯曲手臂,边表演边朗诵古诗,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很快理解了“曲项向天歌”,然后继续用动作表演“浮”、“拨”,这样学生很快地背熟了古诗。像《别董大》、《游子吟》、《回乡偶书》、《赠刘景文》、《清明》等都很适合学生展开想象,表演诗境,体会诗意。
4.精品细读法。古诗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朗读最能凸显这种音韵美,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从感情色彩、轻重音、语气顿挫等方面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时可辅以一定的动作或音乐伴奏来渲染气氛,通过抑扬顿挫地反复诵读,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品赏出诗的意境、诗的感情。
5.观察体验法。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教材的特点,利用挂图、插图、多媒体课件等再现古诗中所描述的景、物,或利用大自然中与之相似的景物,让学生观察,把观察到的客体与古诗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直观地理解古诗。如教学《咏柳》时,我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柳树,并在柳树下进行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把现实中的景物与诗中的景物进行对比,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在教学《望庐山瀑布》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观雄伟和西湖上亦晴亦雨,风光旖旎的美丽景象,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很快理解了古诗。
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诗歌内容,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还能扩大儿童的感性认识范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画》一诗时,我先出示课文挂图,然后让学生从远处看,体验“远看山有色”;又让学生来到挂图前聆听,体验“近听水无声”,并结合此情此景体验“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理解了诗的意思。
6.归类对比法。新课程标准在小学各学段对古诗文的教学都有不同的要求,但总的要求1----6年级学生要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而课本中只编入少量古诗,学生所学古诗非常有限。因此,就需要教师将这些规定学习的古诗加以归纳、总结、巩固,以便日后学习时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如学习《泊船瓜洲》这样一首以“思念家乡”为主题的古诗时,我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这一首诗里,而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同类主题的古诗。学生马上想到了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到了王勃的《思归》,李觏的《乡思》……
至此,老师欣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火花正在迸射,只要稍加点拨,就会向更高层次发展。于是,我因势利导地说:“同学们从众多的古诗中找出这些相同题材的诗,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你们能在仔细分析、比较一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像脱缰的野马奔腾起来……
经过一番细心研读,学生从王维的《杂诗》中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远不止“寒梅着花未”,透过梅花,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等一切的思念。从表达方式上看,《杂诗》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思乡之情。《静夜思》、《思归》、《乡思》则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乡之情。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衬托出了淡淡的恬静而安祥的美景,而李觏的“已恨碧山相阴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却道出了那种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的思乡之情。
就这样,通过一首诗的学习,复习巩固了一组诗,并将这一组诗的意境理解得淋漓尽致。
还有的同学汇报了一些以后将要学到的古诗或自己接触过的一些同类题材的古诗,如张继的《枫桥夜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就借此机会带领学生初步感知理解诗意,不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在课下纷纷查阅相同题材的古诗并在课上汇报,大大地丰富了学生古诗的积累量。
在教学中,还可以将两首诗中所写的意境、感情进行对比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记忆深刻,又能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欣赏的能力。如在教学《早春》时,将这首诗与《游园不值》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满园春色”与“一枝见春”的不同春景;将《赠汪伦》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进行对比,使学生体会到送别既有热烈欢快的场面、也有寂寞孤独等不同的情感。
以上就是我在古诗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方法,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探索,尝试不同的古诗教学方法。并做到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