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利用语文教学,加强学生美育,把语文教材中的千姿百态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入一个美的境地。从中得到美感,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陶冶,受到教育和影响,以提高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迭到审美教育和目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一是体现在引之以趣的自然美方面,二是晓之以形的艺术美方面,三是语言美方面,四是体现在教学中的寓教于乐方面。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审美对象。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审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以达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育
所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感教育。语文教材中的美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因此利用语文课,加强学生的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我们注意把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他们进入一个个美的境地,就会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陶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提高其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通过多种方式的审美,实现寓教于理,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美可以分为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语文教材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审美对象,也为我们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题材。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首先更多地体现在引之以趣的自然美方面。热爱大自然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增强美的观念。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章,对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并把大自然的壮美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一些课文以青松翠柏、名山大川、江河湖海以及戈壁荒滩为歌吟对象,以清新优美的文笔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同时,那些丰富的山水文化、建筑、石刻等人文景观,展现出的人文美与自然美浑然一体,表现了“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更伟大”的社会主题。学生无不从这一幅幅色彩缤纷、境界奇丽的画面中获得美感,得到愉悦,从而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在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的晓之以形的艺术美方面。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中显现出来的美,也是美的最高形态。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以其伟大的人格魅力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并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周瑜那种年轻有为、气度不凡的大将风度;鲁迅的小说《药》中坚贞不屈的民主革命者夏瑜等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还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广开言路、礼遇贤才的齐威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顾全大局、以国家为重的廉颇、蔺相如,《纪念刘和珍君》中爱胯分明、为国捐躯的爱国青年烈士等等,这些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品德。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还体现在语言方面。言为心声,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教学必须凭借作品语言来进行,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寓教于言,就是通过对作品语言意义的分析和情感的剖析,使学生感知形象美、内涵美、思想美。有些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一些崇高人物形象的赞美之情,这样,教学中我们从语言入手,就会使学生感悟课文中形象的高大,理解其精神美,从中受到精神鼓舞。
此外,不同文体、不同作家都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深刻,或准确精炼,或清新优美,或平实通俗等等。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同程度地感受到其中的语言美,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进而激发起创作的情感。
再次,在教学中我们还力争寓教于乐。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精选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寓教于乐,就是教师有乐趣,力求让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获得感知美、体验美,进入审美意境。寓教于乐,首先应在课程的导入上力求出新意,让学生心颜顿开,形成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创造一个欢乐的起点。如讲《雨中登泰山》,可以一幅迷人的水墨山水画为先导,让学生赏心悦目,这样导入,易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乐于升堂入室的情感。其次,教师讲课语言必须有艺术、有特色,要言之简约、言之有序、言之生情。总之,教师要讲得津津乐道、妙趣横生,学生才听得喜形于色、其乐无穷。另外,教师的教态还要有美感,它是教师美学修养、教学风格外化的表现。它对交流信息、联络感情、活跃课堂气氛,强化教学艺术效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审美对象,同时,我们也应通过各种方式审美,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促进学生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创造美,并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开垦”学生心灵的“荒芜”,让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逐步完善其人格,以达到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目的。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学科本身出发,真正达到“情发于衷,美源于实,感出于真”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