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这一重要的教育要素。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等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 实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我们应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现行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参与,加强交流合作与互动。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去学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的主体。一个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做到:①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②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增强训练实效性。旧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挤掉了学生的大量宝贵时间,学生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结果只是把作业留到课外做。而事实上这样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又收效甚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我们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减少低效、无效环节。一堂课分几个大的步骤,每个步骤又分哪几个环节,哪些环节比较重要,哪些环节属低效、无效环节,一定做到心中有数,灵活增删,精心设计。尽管每位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所不同但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必须突出知识重点和中心环节。
  ②必须精心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
  ③必须精心设计课堂训练题,必须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4.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和规律性。①教师必须具体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的具体方法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②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如对高中政治材料分析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第一步,通读材料,概括材料反映了哪一个中心问题或哪几方面的问题。第二步,回扣教材,找到相关的原理或观点。第三步组织答案要点。每个答案要点的结构是:原理(观点)+简析。③通过典型训练题的典型示范作用,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5.注重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新课程理念十分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努力,需要师生共同的配合。作为中学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教育,许多教学忽视学生内在情感和情绪的调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学习的兴趣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情绪,离不开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因素。因此,我努力克服以往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成语典故、生活实例讲明事理,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并推进教学高潮。例如:通过讲述“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故事,使学生懂得了要从实际出发,辩证地看问题的道理;在讲“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部分时,我引用贝克莱的观点“只要闭上眼睛,世界就没有悬崖”,同时,让学生设想这种情景,并试问:“有谁敢跳吗?”学生回答:“不敢。”这是因为悬崖不因我们闭眼就不存在的道理。通过这一情景教学,令学生体会这样一个唯心主义观点,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讲《人生价值的实现》时,我列举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丛飞、王顺友等的感人事迹,通过生动的实际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迪和教育学生,让他们感悟自己的人生,从事例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明白在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学习的积极性高,课堂上就能很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就会主动、积极。寓情感教育于教学之中,既让学生学好知识,又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是情感因素给教学带来的良好效应。
  6.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巧妙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设计问题对教学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成功的课堂提问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提问不能偏难,应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调动;要让学生在答问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诚然,如果问题提得太难,学生就可能答不出来,既影响教学时间,又影响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而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善于发问,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例如:我在《经济生活》第一课的教学中,提问:人们为什么要到商场去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呢?学生回答:因为商品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并举例:衣物可以遮体、御寒,书籍、笔是为了满足学习方面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归纳出:我们把商品对我们的这种“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例如:讲“信用工具”这一内容时,设问:同学们,你使用过信用卡吗?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现金消费和刷卡消费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抛出悬念,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知识。问题提得好能搞活课堂气氛,能使学生精神振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