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对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和信息反馈。如何加强教育实习管理,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对高师人才的要求,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师范生 教育实习 模式 改革 实践
引言: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师范生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理应得到重视和加强。师范类专业的特点就是“师范性”,依靠教育实习这一实践环节,加强高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联系和沟通,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培养师范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切实体验教师的角色,真正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师范性的实践意义归结到一点,就是为基础教育服务。这样,就要求加强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联系,把突出“师范性”落实到教育改革进程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切实加强教学理论与中学实际的联系,做到知行统一。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性地位,培养师范生的从教能力更为重要。
1 教育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师范专业的教育实习,基本上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教育实习,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为主,往往在全学程的最后安排六周或八周进行实习。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带队教师的直接控制下,一次完成实习任务,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给组织和管理带来许多方便。它的弊端是:此前没有对基础教育的了解,没有对教育现状的考察和分析,没有对教育教学的实际接触,而是完全依靠高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和培养。由于实习前不了解中小学现状,实习中缺乏积极性,缺少教育教学技能的专项多层次训练,实习后缺少反馈和改进,很难通过一次性的实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出合格的教师。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更加大了实习的难度,有些学校为了学生的自主择业和管理的方便,采取“放羊式”撒手不管的实习方式,缺乏严格有效的指导和监控,其效果可想而知。
因此,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改革,迫在眉捷,势在必行,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教育实习安排工作较困难。一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实习学校接受实习生的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二是许多中小学接受实习的积极性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①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的教学工作,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的核心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高师的教育实习成了中小学的额外负担,能推就推,实在推不掉,只能勉强应付。②目前教育实习投资不充裕,实习经费不足,给实习学校的报酬明显偏少。
1.2 教育实习时间偏短。虽然教学计划中规定了本科生教育实习时间为8周,专科生教育实习时间为6周,但真正在实习学校只有不足5周,实际上课也不足4周,因为实习前期是听课、观摩,后期要总结,所以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刚找到感觉,刚进入角色就又要撤退了。”在这期间,学生为了找工作,还经常需要在实习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奔波,因此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更短,投入的精力也有限,影响了实习质量,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教育实习模式比较单一。目前,教育实习工作仍然停留在由学校统一安排到中小学实习,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这种做法不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没有体现因材施教和灵活多样的原则。
1.4 实习指导得不到保障。主要原因有: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无法派出足够的带队教师,有的带队教师既要参与教育实习,又在学校有教学任务,精力和时间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指导效果。实习学校把优秀教师集中到毕业班,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升学率上,对教育实习的指导和管理无暇顾及。
2 教育实习模式改革的思路。改革教育实习模式,并不是完全抛弃、全盘否定,而是在原教育实习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改革:
2.1 实习环节全程化。教育实习不只是传统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过程,而且,与其它理论课不同,它是师范生整个在校期间(包括寒暑假)都要不间断地进行的最为完善的教学过程,是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材教法研究、模拟教学和教学实践等内容在内,并由此形成的大教育实习观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全程教育实习模式,其最大特征就是全程。实习的全过程应体现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
①新生进校就进行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为他们树立为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和培养服务于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使学生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对学生做好入行教育,严把“入门”关。
②抓紧“三字一话”技能训练,突出抓好《教师口语》、《书法》、《普通话》开设和质量。此外,还可通过普通话大赛、演讲比赛和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最后通过考核进行验收,特别是对于普通话和粉笔字,要求所有学生参加省语委组织的普通话过级测试和学院组织的三书过级测试,作为师范生获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③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结合教学法课程,一方面聘请中小学优秀教师给学生讲授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也邀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学校长等开展讲座,向学生传达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知道基础教育发展的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准备有目的。教学法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也要求提高学生撰写教案和备课、上课能力。另外,让学生走进教室听课见习,亲自感受中学课堂气氛及教学方法,为学生在一线实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④结合微格教学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教学的能力。通过微格教学的训练,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加以避免和弥补。
⑤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试讲。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环节,实习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认真熟悉中学教材,充分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新内容,编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
2.2 实习形式多样化。传统教育实习形式上多采用放羊式或集中式或两者兼而有之,是毕业前的一次性突击或实战演习。现在的教育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学校统一安排,分散定点实习。即由教务处和各系共同出面联系、各系组织落实,做到事前安排落实、事中检查指导、事后总结反馈,保证了实习的效果和质量。②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即由学生申请,教务处提供联系函,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到意向分配单位联系实习,也可以到自己家乡所在学校联系实习,学校选派教师定期指导,主要由实习学校教师指导,实习结束后,出具实习鉴定结论。③开放式实习或就业实习。即对已联系好分配单位或有意向单位的学生,可以考虑分配单位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有更长的时间顶岗实习,学校只对其实行结果要求。
2.3 实习内容丰富化。教育实习的目的是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受到一次系统而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师范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水平,培养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使师范生在全面了解基础教育现状的同时,也能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水平,从而使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实习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育实习的主渠道,但也不排除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调查的作用。教育实习通常有以下内容:
①课堂教学实习:每位实习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实习,每个新教案必须经过试讲,待指导教师审查签字后,方可进行教学;踊跃承担实验、课堂讨论、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教学任务。
②班主任工作实习:每位实习生要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学习组织和指导班、团、队或其它课外活动,提高独立工作的能力,当好原班主任的助手。
③社会实践调查:每位实习生在努力做好教育实习工作的同时,应根据教务处拟定的参考题目,结合教育实习的实际,有目的地进行一些专题调查,了解基础教育的现状,写出有一定水平的调研报告或研究论文,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习管理规范化。为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制定各项管理规定和规章制度、规范各种表格和签字手续,强化管理和要求,把教育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确保教育实习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
2.5 实习基地共建化。教育实习改革的深化,促进高师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促进高师与中学的联系和协作。建立并稳定实习基地,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是教育实习改革研究的新课题。
3 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针对目前教育实习的现状,我们应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认真总结国内外教育实习经验,扬长避短,努力开创教育实习的新局面。
3.1 激励中小学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工作。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不是高师单纯的教学行为,而是牵涉到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社会关系。由于高师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没有隶属关系,实习成了高师单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的协调,构建有地方教育部门分管局长、中学分管校长及实习学校参加的实习指导机构,形成三方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应利用我们的优秀教学资源给实习学校的教学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3.2 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合理改进实习方式。教育实习应实行分段式或采取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大二、大三可安排一些见习,让师范生到中小学参观、听课,收集教研教改信息等,了解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及运行模式。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训练教师基本技能。调整毕业班的实习时间,把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完成,这样,学生在实习总结后,还有改进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与就业招聘考试也少一些冲突。
3.3 加强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要动员教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师参与教育实习工作,要从教学法、教学论和心理学的角度去指导实习生。实习过程中要派出实习检查组,深入教育实习第一线,听课、调查、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这样既了解了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精神面貌,同时又检查了指导教师的工作情况,从而能够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的不断提高。实习结束后,要评选优秀带队教师,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调动教师参与教育实习的积极性。
3.4 大力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议学校与实习基地签订合同,规定各自的义务。高师院校的“产品”要在实习基地锤炼,方可走向“市场”,没有合格的“产品”自然就影响到高师院校的生存,也会影响到中小学教育发展。实习基地建设,要投资,但也要评估、检查。要把评估、检查的结果与建设经费相挂钩,对不合格基地学校要坚决地给予撤销,对做得好的实习基地给予奖励,并报上一级教育主管部门予以表彰。
3.5 实行教育实习的社会化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正逐步地把各级各类人才推向市场,高师毕业生也不例外。教育实习也要结合当前的形势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人的意愿,结合就业,自行选择实习单位,同时加强实习监控与指导,使实习过程不流于形式。
总之,师范生教育实习直接涉及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计划的调整,其效果关系到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成败,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我国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任务是艰巨的。改革与完善教育实习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尽管困难重重,但是,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寻求新思路,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我们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新道路,使教育实习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高质量的中小学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7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