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引起兴趣、诱发兴趣、激发兴趣、加大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责任。
  【关键词】导入 巧设悬念 精心设计 丰富性
  
  Brief talk about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chemistry teaching
  Wang Liping
  【Abstract】Excellent learning interest is the headspring of the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is the motivity of the thought. It is the effective way for reducing students’ schoolwork burden and improving the class teaching quality to try to cultivating and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to make students feel the learning pleasure. In addition, it is the greatest duty of our teaching staff to arouse, to place a premium on, to inspire,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and make them feel the happiness in learning.
  【Keywords】Introduction Setting suspense subtly Elaboration Abundance quality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体会浅谈如下:
  1.导入要奇――引起兴趣。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做“喷泉实验”时,(1)老师提出问题:①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为什么烧杯里的水会沿导管进入烧瓶。②喷泉的颜色为什么会变红。(2)学生讨论。(3)师生共同总结出结论。
  这一阶段,从教育教学目标上,否定了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教师讲授知识为学生探求知识,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从教学内容上讲,教师创设的情境和显现的内容,必须和教学的重点内容相关联,但最好不要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从教学结构上讲,这一阶段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2.巧设悬念――诱发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如:准备一张白纸(事先涂上白磷),在上课时表演不用火柴就可以点燃白纸的神奇本领,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根据上课内容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关的实验和问题,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3.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兴趣。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氢前金属(在活动顺序表中)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在进行硫化氢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①硫化氢是酸性物质,为什么不用浓硫酸干燥?②硫化氢和浓硫酸会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③硫化氢在反应中作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通过设置情境,把学生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设置问题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知识的丰富性――加大兴趣。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使用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听、读、写功能的大大增强;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利用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以获取知识。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及某些实验利用二维或三维的图像、动画进行模拟。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把难以演示的实验形象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这样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表象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长足发展。如展示氨的结构示意图。这主要用于物质结构及有机化学的教学中,如烃、烃的衍生物等分子结构,可通过FLASH制成立体分子结构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大屏幕上,再制作动画,加上闪烁与伴音,能形象地展示如乙烯的加成,氨基酸的水解等。
  最后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认真备课,不要心中无数。备课时设计创建化学情境,教师要选择学生能感悟情景或用实验、电教多媒体手段展示精彩缤纷的情景;设疑时,教师根据知识的重点和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有要联系的问题组;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的药品仪器制定方案;讨论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知识基础,安排好层次与坡度,整个设计做到不仅有趣,还要恰当。
  ②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开展实施时,情景的展示要直观、简捷;问题的设计要具体灵活;实验探究合理科学,问题讨论要有中心、有层次;教师点拨要及时、切中要害。
  ③要灵活多样,不要千篇一律。要从教材、学生和教师本人的实际出发,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合理安排。就学生而言,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同,要随时调整设问、实验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④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这样有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有了成功的体验才更有利于兴趣的保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