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鑫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阅读教学的最根本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读书。显而易见,学生是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好课文,让学生在自己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去理解内容、获得知识、陶冶性情、发展语言,逐步提高语文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帮助”是否得当非常重要,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之所以会遭到强烈反对。就是因为它严重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抑制了个体的和谐发展。在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是最根本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中要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阅读就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方法很多,如情境创设、开展竞赛、巧设问题,使用电教手段等等。如教学《军神》一课前,教师将翻阅到的关于军神刘伯承的许多资料进行整合内化,然后选择一些最能表现他具有坚韧不拔意志的实例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在自己深受感动之余,学生也会受到老师的感染,不由自主地也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刻地体会刘伯承精神的伟大。对于没有多少阅历的他们,从一双双全神贯注的眼睛中就可以看出他们被震撼了,完全进入了教师设置的这种情境之中。随后就在阅读教学的初读感知阶段表现出的对词句的精细感知程度,则表明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就会有极强的学习动机,这种情况足能够表明学生确实是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
但学生的兴趣并不能持久地保持,这需要教师多多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当学生处于已完成初读感知阶段时认为对课文内容似乎理解得差不多,觉得没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要及时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不管学生在阅读教学的初读感知阶段,还是在精读理解阶段,或是在积累运用阶段,只要思考遇到困难。教师都要及时点拨,使学生豁然开朗。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最好提出一些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如果学生只满足于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以激起学习兴趣。总之,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不能只停留在利用―些外在的因素,学生内在的能动因素也要积极调动起来,这样方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文本都达到很完美的相互协作。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指学生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阅读,每当遇到问题,就能主动排除困难,坚持达到所有的阅读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每个学生的宝贵财富,使其终生受用。
这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落实到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就是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真正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掌握了“渔”的本领,在阅读中尽显阅读主人翁的风采。
教师教学每一篇课文,都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如学习《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一方面学生不熟悉孙中山;另一方面过去女性缠小脚的那种痛苦学生没有亲自经历,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如果老师在讲课之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听一听村子里还尚在的小脚老太太缠脚的痛苦往事,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训练,在学习其他课文时,容易促使学生主动去查找一些相关资料,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阅读教学中的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自觉走出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的误区
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感悟。感悟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让心有所悟。读书的人只有亲密地接触作品,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在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都要注意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阅读教学切不可忽视这些基本功的训练,不能简单地把时间都用作关注课文的内容和情感的感悟上。
感悟时教师也不能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忽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而导致课文正确的价值观失落,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另外,滥用现代教育技术,破坏了“语文”的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魅力。教学使用多媒体自有它的优点,但多媒体要慎用,不可滥用,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可它往往会剥夺学生感悟文本的权利。阅读教学中活动表演热闹浮华,也同样弱化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语文教学不排斥活动,但教师必须恰当地运用各种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感悟。
最后,不要片面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忽视教师点拨与指导的帮助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生知识经验有限,因而对课文的感悟常常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而受到启发,进而产生顿悟。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的―些阅读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都是必要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临河镇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3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