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但目前“思政课”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存在的问题着手,找到适合高职院校的有效教学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把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定位,这种目标定位并不单纯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应是知识、技能、品德的有机统一。按素质教育要求,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位居首位的重要内容。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素质负有重大责任。因此,深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实际效果,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管理体制上,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课,忽视政治理论课的倾向。有些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思政课”教研室,更谈不上由专门领导主抓。同时,管理理念也相对传统、滞后,使教学工作难以高效运转。(二)教学内容上,与本科院校同用一门教材,未能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且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对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求“要精”“要够用”的原则,不能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解疑释惑。整个教材体系较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行业针对性。这种理论体系与大学生思想实际脱离,导致教学活动与思想教育工作分离,教师单纯讲授理论观点,学生只是为应付考试而被动接受,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思想觉悟,解决思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重复较多,这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三)师资队伍建设上,“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上素质偏低。第一,很多人认为“思政课”内容简单,不论是否专业,谁都能上,造成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第二,“思政课”教师缺乏进修和培训的机会,理论水平偏低,而“思政课”内容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时政性,教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要快于专业教师,如不时常充电,及时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最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是不能帮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解决疑难问题的;第三,“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且缺少优秀人才,在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上严重不合理;第四,“思政课”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院校存在“思政课”教师向行政管理部门流动的严重现象。(四)“思政课”教学与校园文化相脱节。校园文化是“思政课”教学提高实效性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思政课”教学的渗入。但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这两者还处于相互封闭、相互分割的状况,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五)“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相脱节。应把德育作为一门重要课程,三年不断线,设定德育学分,把德育考核与教育教学、课内课外、实践锻炼相结合,实施德育教育全程化和量化考核。根据我院警务化管理要求,学生每个学期都有一定的操行分,思政课的成绩应结合三年的操行分,最后给出综合分。(六)多数院校为解决教师及资源不足的问题,采用大班授课,不利于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情况,突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特点,突出受教育者未来职业需求及个体的新变化、新特点。(一)管理上理顺关系,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一,成立由院领导挂帅,“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参加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研究两课建设方面的宏观政策,落实中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围绕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教学计划、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在宏观上对两课教学发展给予保障和引导,第二,成立“思政课”教研督导组。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同时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二)整合教学内容,体现“精”和“够用”的原则。第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定位为:一在层次上为高等教育,不同于中等教育,二在内容上为职业技术教育,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因此,“思政课”内容必须体现“精”和“够用”的原则。对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整合,克服重复、理论性强、枯燥的现象,体现时代感与实用性,敢于和善于解答、剖析改革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三)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前10分钟播放如《百年中国》或由学生自编自播一周内的有关新闻;第二,建立互动论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来;第三,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把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视频资料挂在网上,以便学生随时观看。第四,课堂教育与课外沟通相结合,把教育延伸到45分钟之外,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问题,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前提。第一,把“思政课”骨干教师建设纳入教育部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中;第二,鼓励教师进修与自修相结合,定期选派教师到教育部下设的“思政课”教师硕士学位授予站进行研修、提高学历和学位层次;第三,增加“思政课”建设经费,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活动经费。(五)建立多元考核制度,注重教育实效的提高。大多院校采用期末考试加平时成绩,这一做法是可取的,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还可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改变以往单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应加强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成绩除了考虑平时课上出勤、课外表现外,还应考虑学生学习心得、作业、小论文的写作质量,做到平时成绩要有根有据,杜绝主观随意性,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扩大教师考核权力,调整平时与期末考试比重,体现重平时,重积累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六)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由任课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以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岗位实习等形式深入社会实际,培养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教学中,一是注重把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提升专业水平,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作者简介:陈玉葵(1970― ),女,海南海口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念教学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尹春芳高职高专“两课”教学改革初探承德民族师范学报2006.3
[2]左玉萍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探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1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