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和谐理念融入班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树发
有关“和谐”的思想,在我国古代的诗书中者有记载。《论语》云:“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尚书》有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把“和谐”看作是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法则。《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和谐”一词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我个人认为:“和谐”是指事物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应是有机、有序、积极、活泼与动态的关系。有机,不孤立与断裂;有序,不杂乱与盲目;积极,不被动与消极;活泼,不沉闷与单调;动态,不保守与凝固。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终极价值目标。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学校班级的成功管理应该是实现和谐管理。
一、 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发展,班主任是关键。
1、 班主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和谐,是实现班级和谐的根本。在一个班级里,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构成了一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才会形成一个个充满人性化、积极向上、和谐的班级。因此,和谐班级的构建应该以人为本。
2、 班主任坚持“自树树人”的教育思想:教师的影响是永久的,教师在读学生时,学生也在读教师,学生会时时注意教师的言谈举止。作为班主任,我一贯坚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我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讲诚信、讲科学、讲创新,注重陶冶人性,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师在工作中注意以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率先垂范,做好表率,才能在学生中形成榜样的力量。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强调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为学生指点迷津,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十分重要的。
3、班主任坚持“人文管理”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包容理解真诚关爱的理念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赏识每一个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服务全体学生的理念,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发展,培育集体理想是基本的前提。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实践证明,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能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良好的的班集体还应有自己的集体奋斗目标,同时每个集体成员还应该有个体目标,共同目标与个体目标应该相辅相成。个体目标与个体现状的差异体现了学生发展与追求的差异。集体目标源于个体目标,又高于个体目标。两者的差异又会诱导学生产生新的追求与需要,调整设置新的目标,这样就促进了集体与个人的良性发展。因此,我们应多些人文关怀,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需要,以建设“和谐的班级,促进学生发展”为方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习的和谐等等,这样的目标就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一个集体有了共同的理想,全班同学才能心向一处看,劲往一处使,建立成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集体。
三、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发展,培育集体竞争力是不竭的动力。
竞争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和普通法则。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竞争精神和竞争能力。竞争精神和竞争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素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它既有个人生存价值,又有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竞争能力的方法:其一,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竞争活动;其二,创设公平、公正、公开、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和宽松、自由的竞争环境,使学生获得“良性竞争”的熏陶;其三,重视对学生竞争心理的健康教育和疏导,引导学生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消除竞争结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四,发扬教育民主,尊重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和公平竞争的机会。教育学生善于发动众人的积极参与性,把大多数人视为合作伙伴,着力形成团队精神和群体竞争力,善于寻求自己与竞争对手各自需要和利益的平衡点,以求达到“双赢”。 使班级充满活力,实现班级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四、 实现和谐管理,促进学生发展,制定集体公约是基本的保证。
波希米亚有一句谚语说,“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这是很对的。因为你从磨坊取去了水,磨盘就会停止,同样,如果你从班级取消了纪律,你就是剥夺了它的动力了。纪律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警醒与注意的。在实践中,我是将纪律以班级公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体现人文避免对立,将整个班级公约分为学习、卫生、纪律(包括自习课、课间操、晚自习)三项。但实践下来发现,纪律约束应该有度,否则会将学生绑死,稍不留心就会犯错,整个班级气氛压抑;同时要调动全体班干部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公约的模范实践者和严格的监督者,同时还要注意到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人,而且是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他们富有想象力,充满思想,在公约的实行中一定要充满人文关怀,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和谐因素的发生。保证班级和谐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说:如把“强制”与“严格”训练少年们孜孜求学的方式,改为引导兴趣为主,他们势必劲力喷涌,欲罢不能。管理应该是调动,是激励,不是强制,不是胁迫。班级管理应该是学生与老师相互的温情关怀,是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是团结和睦、和谐相伴的处世方式。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百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4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