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在课改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凤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实验的检验。可以这样说,物理学本身与实验是紧密不可分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帮助他们发现和掌握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那么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呢?
一、多做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第二节“滑动变阻器”的教学中,实验前可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三人或四人一组),每组都有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当然也可当作实验课来上)。教师边演示边设问,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起到了改变了小灯泡的亮度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动手操作,再通过实物感受,实物触摸,学生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这样或许比站在讲台上空洞说教效果显著得多,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另一方面在学生的动手实验中,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获取。
有的演示实验用的教具不是很直观和清楚,老师可自制仪器模型,比如电流表、电压表的表盘、托盘天平上放游码的标尺等可制成一个放大的模型,再练习读数。这样既清晰直观,全班又都看得见。把抽象的物理情景、原理图制作成幻灯片。配上恰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是教师在一旁适时地口头演说,就能达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由厌学到想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说像磁感线的分布情况,电流的流动方向,光线的传播方向等等。老师虽然累了点,苦了点,但学生却受益匪浅。
二、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例如:凸透镜的实验教学时,有学生就大胆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薄木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还能呈现一个完整的像吗?这个像与未遮挡时的像有没有区别?要鼓励学生们亲自动手齐心协力并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地鼓励他们自主地探究与合作学习。分组实验中有几点要注意:①组员的合理搭配,特别是组长要起到领军人物的作用;②实验前,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做到成竹在胸;③组长带头,指导和督促组员完成实验;④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或一些学生有独到见解的地方,对新的思路,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老师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指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鼓励学生勤做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重力、生活中的透镜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制作不倒翁、模型照相机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学习了“汽化和液化”这节后有个有趣的小实验“纸锅烧水”叫学生课后做一做,有趣的实验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可制作“土电话”并评比谁做得精细。谁的通话效果好。像这样的小实验很多,如“单筷提杯”、“试管煮鱼”等,这些有趣的实验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那些渴望的眼睛。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在反思中进步,在总结中完善,并不断地更新自我。无论如何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实验为主干展开物理实验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