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霞

  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
  我在教学中摸索了一条适合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的方法――换位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阶段。一般安排在七年级较为合适。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例如:如何分析文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这个阶段是基础,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教师必须备好每堂课。每节课必须精心设计,细心揣摩,力争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2.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动态,教会学生学习,做好向第二阶段的过渡工作。要善于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因为他们最先吸收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最早学会提问、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选他们为“小老师”,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以点带面稳步过渡。
  第二阶段:是“换位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变换角色教学。这是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一般安排在八年级进行。具体是这样的: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把握学生活动的方向,分配各项活动的时间,让课堂秩序有条不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者。字词由他们自己借助工具书完成,作者简介由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完成。在熟读课文和借助资料的基础上,由小组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提出问题,讨论后,把问题确定下来。合作探究得出对于的结论,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现在以《口技》一文的第二课时为例进行说明:
  《口技》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流利诵读全文、作者简介、掌握字词音义、疏通文字障碍、口述译文等等。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自主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探究。
  第一步: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一般四人一组较为合适),然后由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就文章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得出初步的结论(时间大约是15分钟)。
  本节课提到的问题有:
  1.课文的第一句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屏障为什么要在东北角?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一人、一桌、一椅、一抚尺为什么没有量词?这样写对吗?
  3.文章是写口技表演的,但是写了许多观众的情况有何作用?
  4.作者写口技表演此起彼伏很能吸引人,条理也很清楚。具体描写了哪些场面?
  5.为什么要写狗叫声和老鼠活动的声音?有用吗?
  6.为什么只写一个人?
  7.一个人能发出那么多种声音吗?
  8.救火场景表演结束时,如果抚尺不响一下,观众会不会动身救火?
  9.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10.文中出现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有何作用7
  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按文章的段落整理自己的问题。即按本文五个自然段把问题分为五个板块,就全文所提的问题放在最后作为第六板块,然后一一指导学生完成问题的解答(时间大约是25分钟)。问题的解答当然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教师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必须做好引导工作,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准确的评判,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控制好课堂秩序,如果学生的问题或回答偏离了文章,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内解决。
  本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没有实际意义。比如:屏障为什么要在东北角?为什么只写一个人?一个人能发出那么多种声音吗?在回答这些问题时教师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解释问题;二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有些延伸的问题,教师要做好知识的牵引。比如: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表演道具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可借机提示写作手法(前后照应、侧面烘托)。文章中写观众的情况有何作用?教师可提示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再如: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可由此点明文章的主题。
  通过以上两步教学步骤,使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手法、中心思想都得以解决,也给了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第三步:教师引导和完善。对于稍有难度的文章。学生不可能进行全面的解答,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和完善(时间大约是5分钟)。
  这就是我的“换位教学法”。有些地方还不够成熟。希望各位同行多多指点,让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共同进步。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已的力量。
  
  责任编辑 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