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红雷

  上海东方卫视主持人劳春燕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时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成为一个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什么?”丁回答:“兴趣。”第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什么?”丁回答:“还是兴趣。”可见,“兴趣”在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道路上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作用!兴趣在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一个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学生,会特别关注每一个新的内容、新的方法和解题技巧的学习,会认真思考某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具体可以有下面几种方法:
  
  一、注重教法探索――生趣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就会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注意精心设问――激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考虑到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都有一定的过程,新知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例如“平均分”就是认识分数的基础,因此我牢牢地抓住“平均分”精心设计问题,我设计了一些利于学生思考并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师:“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刚,每人分到几个?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很快伸出一个手指。师:现在只有一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请用手指表示分到的苹果个数。学生一下子被懵住了。师再问:还能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数字表示吗?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样很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善于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情境创设――引趣
  
  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让学生用自己手里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大家的兴趣特别浓,立刻动手拼了起来,有的拼成了房子,有的拼成了火箭,有的拼成了大树……我再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说说自己拼成的是什么图案,这个图案是用我们学过的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再找学生把自己的图案贴到黑板上,和大家一起展示交流。我接着说:同学们摆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由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这样的图形叫“组合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接着讲授新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很快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学、爱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记忆力得到加强,想象愈来愈丰富,思维也愈来愈深刻。
  
  四、注重动手实践――启趣
  
  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体积时,我拿出两组圆柱和圆锥教具,每组分别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向圆柱里装沙子。学生个个争先恐后,课堂气氛高涨。可试验结果却是:用装满沙子的圆锥向圆柱里装,有时三次装不满,有时三次刚好装满。有时三次装不完。虽然结果不满意,但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让学生对圆柱、圆锥的底和高进行比较,然后再装,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操作,开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公式好得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是学好这门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老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能做到兴趣教学,我们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