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燕

  数学新课标对现有的教学改变很大,我想,不管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如何变化,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不变的。这是数学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呢?这就涉及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数学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育目标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内容删除陈旧的知识,着重于应用。改变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创新三者水乳交融,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数学的“有效”是指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数学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
  
  二、数学有效教学的三个条件
  
  (一)达成本节课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知识和生活中接触的相关数学知识,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预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不可按照惯例定位。如教师在进行代数的引人和代数式教学时,教师对内容作分析。字母表示数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飞跃,是代数与算术的一个重要区别。这一课是初中代数的引入课,在小学数学中已经渗透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并已经用字母表示计算法则和公式。因此本课的学习宜从复习人手。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法,敢于创新
  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法上多下功夫,借助实物模型、多媒体和学生课内外活动等,努力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新课标提出培养创新能力。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失败,更要善于总结。试想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怎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数学内容当中的创新因素。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做统帅。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创新。如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将整个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部分是巩固练习的内容。根据内容也把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采用猜想、验证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使知识、能力和创新统一于教学目标当中。
  
  (三)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
  教师在实施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不可忽略的要素。在评价学生时切不可把评价等同于考试测验,教师应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切不可独立地仅局限于某一节课备课。有些知识、思想、方法在一节课内学生是不能掌握领悟的-教师在平时要加以传授和渗透。例如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认识分类讨论思想和无限观点。显然在一节课无法完成这些任务,得需多节课才能完成的大目标。
  
  三、数学有效教学的三个注重
  
  (一)性重课程内容的整合
  1.在教学中将“空间与图形”、“数与代数”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2.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3.注重实际问题到数学的建模。
  
  (二)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引导学生“做”数学的栏目――“数学实验室”。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地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体验。
  
  (三)注重“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如苏科版八年级(下册)56页有关类比法的一段内容。在数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类比的方法。例如,把分式与分数进行类比。我们研究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的通分、分式的约分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时,不仅要关注两类事物的相同点,而且要关注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在短时间内数学教师是不可能掌握数学的有效教学的,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不断的学习教学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深刻的反思,这是一种永远没有终结性的探索,只是不断发展与提高的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