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迎才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困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情感,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由此可知,培养学困生对阅读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关键。学困生因语文基础不好,学习困难大,失败体验多,对阅读课不感兴趣,消极应付。如果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就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去长期地细心观察,创造机会,积极扶持,哪怕是点滴成绩,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认为“我能行”,树立起自信,萌发求知欲望,长期坚持,兴趣也就“水到渠成”。当学困生有了阅读兴趣后,就会认为阅读是一种内在需要,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愉悦体验。自然会积极学习,自主阅读,越读越爱读,成为阅读的主人。因此,情感是连接文本与学生的纽带,只有将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融合在一起,才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问题探究。调动阅读兴趣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由此可知,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能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动性,更能引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以问题研讨为主要活动,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从阅读中感受快乐,享受收获,体验成功。阅读教学也就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新课改的理念也得到具体落实。
  1、问题导学。教师根据阅读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有的放矢,有效读书。设置问题要统筹兼顾,讲究多元性,梯度性,层次性,合理安排,分层管理,方式自由,可独立完成,可合作探究,也可“待定”。学生更可以另外确定目标,提出问题。目的就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2、问题促学。经过问题准备,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质疑问难,展开讨论,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教师只充当导演、主持人。特别要鼓励学困生提问和参与研讨,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更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主动提问,乐于提问。既使所提问题有错误或无价值,也要表扬他们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阅读潜能的持续发展。
  3、问题励学。倡导和鼓励学困生敢想、敢说、敢提出新观点、敢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
  发展学困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合作交流,促进阅读兴趣
  
  《课标》要求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导向策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不高,如果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确实有困难。长期下去,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因此,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既减轻了心理压力,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又培养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怎样组织合作学习呢?首先,同桌合作。同桌结成合作伙伴,具有优越条件,不受时空限制,活动时不调座位,方便快捷,效率高。但要更好地发挥这种效应,尽量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合理搭配,达到帮带的目的。其次,小组合作。让不少于4人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让小组长负责工作,实行轮流制,让人人都有锻炼机会,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第三,师生合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和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互动,组织学生交流。如果有“故障”,及时疏理,保障活动正常进行,达到预期目标。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心学困生,让他们主动参与,自主思考,积极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困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困生的能力,使他们“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任务相当艰巨,需要教师不懈努力,用爱心去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帮助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学困生茁壮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