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激趣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昌军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下面就结合我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第一、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
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这一课教学时,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则提问相对较难的题目,如:“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怎样的?”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同时结合上下文。这一问题对于中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因此对于他们可以提问一些较简单的提问,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个问题难度并不大,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作答。
第二、借简笔画激趣
美术中有一种手法:简笔画。我们语文老师,不妨着重练练。上课的时候,有些课文是很形象的、很具绘画美的,如果在抽象的理解课文中,时不时地插入一些简笔画,突然间就抓住了学生的目光。如果能鼓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地参与简笔勾勒作画中来,那毫无疑问能大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尽管有的学生越是画得离“题”万里,在老师的故意惊讶声中,就越是笑声不断,而及时地发现并大张旗鼓地展示、表扬,采用最切合课文内容的画作,无疑又给课堂注入了一股“活水”。当然,不宜课课都用,也不必都是教师勾画,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勾勒。如,在上《荷花淀》一课,我就发动学生人人都画朵荷花,画成四瓣花开,每瓣花上注上人物的一点性格特点。围绕荷花画出三片荷叶代表三部分情节,并标注文字说明,结果课堂气氛非常之热烈。再加上教师的适当解说,同学们也理解了反侵略、保家卫国的小说的重大主题,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的艺术描绘。
第三、借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
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
第四、借助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这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汇报会、办墙报、社会调查、书法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中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小楷展览比赛、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9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