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婉君
兴趣对人的实践后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小学生起着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将来定会有所成就。教师只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搞好数学教学。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教师可以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通过各种形式的操作后动,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主意转化,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例如,讲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动手分小圆片(学具),亲自看到余的情况,学生就会记忆深刻。讲过长方形后,让学生亲自量教室的长和宽,再计算教室地面的周长和面积,学生就会感到所学知识有用,从而掌握了教学重点。
再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节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让每个学生准备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各一个,授课时讲清其基本内容,让学生用锥形容器量水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兴趣很浓,在实践中不难发现,三杯圆锥水正是一杯圆柱水,而一杯圆柱水的1/3正好是一杯圆锥水。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了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1/3,即V锥形=1/3V柱。这时教师用自己的量杯和学生的圆柱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了问题,圆锥和圆柱的关系成立的条件必须是等底等高,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课堂教学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木,一旦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被确立,就应当有一个最适合本节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无论是课堂上、时间安排上以及传授知识的先后顺序上都必须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了解大纲,吃透教材,熟练无误地进行教学。在整堂课的教学上,教师就像一个导演,把课堂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好,同时注意突如其来的问题。小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常常会出现各种过失行为,教师应学会表扬性提醒或“柔声细语的批评”,帮助纠正,切不可指责、挖苦、呵斥,使儿童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力争做到语言准确、简练、幽默,传授知识正确,由浅入深,例题选得精当,切合实际。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吸引学生全神贯,主地听讲,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坚持鼓励,循循善诱。为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好的发言、争辩、质疑、解法可用鼓掌、赠红花(五角星),或采用热情表扬的方法予以褒奖。通过这些手段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起点,是一切智慧的基础,许多大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喜欢问这问那,教师也有可能被问得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可能会显得很尴尬,在这种状况下,千万不能显得不耐烦,或是用一句“不知道”来搪塞学生。这样的话,会使许多的发明创造有可能就此夭折了。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就要求教师有十足的耐心,有不厌其烦的良好的性格,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把孩子们丰富的想像力过早地束缚起来。
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他人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作用仅是引导学生建构得快一点,好一点。我平时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放手大胆地去独立思考,尝试探求新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促进其思维发展。如教学除法时,我一改以往的由教师出题让学生计算,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出题。
总之,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学习后动,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能学、会学,促使学生更有信心、更有兴趣、更主动地学,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