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实施自主学习的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应亮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教师要充分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在教学中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每个学生。教师用热爱与尊重,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教师要以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一个较好的问题情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自由探讨,积极思维,大胆地提出问题,揭示问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很多生活的现象,就有了自主探索的开始。
  
  二、精心创设情境,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力,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新的思维火花,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从而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诸如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练习作业等,教师都要给予及时而积极的评价,如“你说的真好!”“你真聪明!”“不要紧张,慢慢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老师给大家3分钟,看哪个小组最先把这个问题研究明白”……教师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艺术语言,不断地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师生共享成功的欢乐。这种教与学的情感交流,实现了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三、调动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倡导学生提问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就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原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激励学生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的想法。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提问题,但经过找学生谈心,发现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大问题”。“不肯提问,不敢提问,不会提问”本身便是大问题。于是我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每人每天必须提出一个问题,不提问的同学,我主动找来问他问题。并且在答疑过程中,绝不能有丝毫厌烦情绪,要善于把握学生提问的思维亮点,同时加倍珍惜和呵护,使提问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坐下,品尝到善于提问、质疑的甜头。另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意识地留出时间,把思考还给学生。开始时,学生沉默等待的情况较多,可以让他们同桌间相互探讨,气氛会立即活跃起来,甚至有时发生较大的争论场面,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说出想法。一阶段后,要求学生在不相互探讨的情况下独立探索问题,并在课堂上发表见解,无论讲的对还是错,都给予鼓励性的表扬,通过这种坚持不懈的做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自我表现,灵性的启迪,知识的积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宰自我学习。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自主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