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发德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反馈、自主应用中,主动实现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的面越广,有效度越高,教学效果当然就越好。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好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可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课前我考虑到这部分知识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觉得枯燥无味,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不同年份的年历,当讲到年月日三者的关系时,我设疑:“大家手中的年历上,都蕴藏着这三个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你们想知道吗?请自己动手找一找好吗?”顿时,学生们积极投入了自主学习,在参与中齐心协力,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并解决了我提出的问题。 可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叩开了学生探索的心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设小组讨论的机会,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时,还可让学生围绕一个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以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广泛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时,我出示了以下题目让学生讨论:①1~12这些数字各有哪些约数?②它们的约数有什么特点呢?③按约数的特点,你认为可以把这些数分成几类?怎样分类合适呢?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展开了积极地讨论,发现在1~12这些数中,有的只有1个约数,比如1;有的只有2个约数,比如2、3、5、7、11,它们的约数是1和它本身:有的数有多个约数,如4、6、8、9、10、12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学生还发现。可以将自然数(0除外)按约数个数进行分类,分成1《只有一个约数、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约数)。在讨论中,学生不但理解了质数、合数的概念,更明晰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还得出了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结论。
  可见,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就新知深入展开交流,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有利于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习惯的养成,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实践出真知,世界上每一个重大的发明无不来源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种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参与、自主发现知识较之教师枯燥地讲授,更利于他们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纸制学具,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有的学生用“折纸法”,动手将三个角折在一块:有的同学用“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角的度数,再把它们加起来;有几个学生还想到了“撕纸法”,将三个角分别撕下来,再拼在一起,正好得到一个平角等等。大家在动手操作中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都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个结论,而且牢固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由上例不难看出,在动手操作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善于抓住学生参与学习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在知识的海洋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主动发展,更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