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薛小莉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每一位新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改目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中发现学生之间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在语文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情感与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致使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效果或通常我们说的学习成绩产生明显的优劣之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往往会使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诸多困惑。比如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环境不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就会有差异;同一个班内,善于言谈的学生和不善于言谈的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态度也会迥然有别。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学科本身就存在教学内容的广泛性及与生活的联系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注重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富有情景性、生活性的教学内容。如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课堂口语交际、诗词朗诵、辩论、口头作文、讲故事等多种学习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坚持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如结合口头作文,教师可设计“我是谁?”“假如我是……”“我去太空访问”等进行情景展演,让学生们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在实践运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一场颇具革命性的新课程改革提出: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参与教学,积极学习充分体现在活动、民主、自由之中。现在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为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重讲而轻悟。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机会少,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无法实施。现在学生手上的学习参考资料、各种分析讲解的书很多,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再手把手地讲没有多少效果。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合作、实践、自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尽量保证每节课都有让学生阅读、合作、自学及实践的时间,使他们尽量表现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迁移训练。课文只是范文,受范文启迪后能成功进行阅读、写作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学习之前,可让学生有所侧重地进行阅读,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的童话;教学《宇宙生命之迷》时,让学生查阅太空、宇宙方面的相关资料:教学《詹天佑》时,让学生翻阅有关铁路建筑的著作……还可以让学生先学习范文进行一定的习作训练。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语文运用能力,由此来达到教学的目的,比一味地教师说要强得多。
  
  三、以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加强学习效率和提高学习质量的保证,为达此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一些训练以扩充课程资源,辅助教学。
  
  (一)加强词汇积累。现在学生写作能力差的一个原因是词汇的贫乏,特别是常用成语。为此,新课改后的“积累・运用”上的“读读背背”不一定都要求学生背熟,但至少要求学生有一个词句笔记本,每天积累几个好词、佳句,帮助造句和写日记。
  
  (二)博览与诵读训练。读和写是语文科目要培养的最基本的两种能力。而这两种能力又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说明了这一点,古人把阅读看作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博览”的重要性。儿童记忆力极好,教师可以利用这特点,首先使孩子们大量地“进食”,等“进食”到一定时期和相当数量之后再反过来品味、消化和吸收。
  
  (三)日记和周记训练。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进行习作和记录,教师定期批阅,学生间交流阅览,使习作能力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每一位坚持长年写日记的人都会有多方面的收获。”虽然说我们不提倡所有小学生都写日记,但中高年级的学生写写周记一定会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学习的内涵,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是贯穿于生活中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最有用的知识。每一位新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勤于思考,乐于发掘,善于总结,惯于利用课改之中的一些新资源、新方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和深入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