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伟

  摘要: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实依据,从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及组织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探讨。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就业教育是应对大学生盲目就业现象的重要选择,其关键点在于建设全程化就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就业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127-03
  一、就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现实依据
  (一)高职教育特色与高职学生特点
  高职教育践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的人才。就业教育课程教学是实施生涯规划与生涯辅导的重要教育手段,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和设计职业生涯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特色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导向明确性。高职教育是以社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课程内容实用性。基于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要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职业能力上下工夫,即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和能力。三是课程教学独特性。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既不是纯理论课程,也不是纯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规划意识,使学生获得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条件的不同,高等学校被分成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列入职业教育类别。高职学生有以下三个特点:
  1.高考分数居中或偏下。在高职院校的招生过程中,录取学生的分数线大多是居中或偏下,但有相当部分学生的高考分数超过了三本B类本科学校录取分数线,这些学生大多集中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
  2.积极和迷茫心理并存。从心理特征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一般性格开朗、思维活跃,对学生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有激情;但部分高分录入的学生内心深处向往上本科大学,他们怀有美好愿景,对就读高职学院心存不满,其矛盾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职业发展。
  3.学习主动性不强。从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自我管理能力不强等。大学学习阶段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准备阶段,提供就业教育课程学习,是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和提高职业素养,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就业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教育对象的全面性特点,是一项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的系统教育工程。目前,在就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到位。就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部分学校对就业教育课程却不够重视。我们通过调查了解,部分学生不了解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不知道自己最适合的职业,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许多学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主要以讲座为主,就业教育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开设,把作为就业教育核心和主要载体的就业教育课程摆在了次要位置,没有充分发挥就业教育课程教育的作用。
  2.教学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教育课程教学管理不规范,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多学校没有条件配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以兼职教师上课为主,师资团队大多由辅导员组成,而学校辅导员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缺乏教学和工作经历,在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缺乏经验和感悟,基本没有参加就业指导教育相关专业培训,更谈不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就业教育。
  3.教学安排不合理。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临近毕业的学生,多以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即使学校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列入了专业教学计划,也没有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涯的成长成才特点安排教学。由于没有遵循认识规律,在课时和内容的安排上不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不能适应大学生长远的职业生涯发展性的素质要求。
  4.课程实施创新不够。就业教育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公共课程,要求提供适合绝大多数学生就业所需内容,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和职业类别情况组织内容,结合学生个体心理特质和不同职业素质要求实施教学。这些教学要求教师一般比较难把握,大多数教师缺乏对职业生涯信息分析和研究,使就业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指导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
  二、就业教育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以上情况分析和问题总结,以大学生就业指导相关教材为参考,认为就业指导教育课程要重视学生态度、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各种教学方法陶冶学生的个性,就业教育培养目标既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参考,又要参考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及企业用人标准,以促进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的对接,从而实现以就业和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目标。就业教育的目标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能认识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自我认识实践,了解职业世界,了解创业模式,增强职业规划和创业意识。二是定位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确立大学学习的奋斗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职业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方案。三是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认识实践技能、职业信息搜集与管理技能、职业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择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和个人素质。
  (二)课程内容
  根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要求,基于学生在选择职业和求职过程中对素质与能力的需求,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职业能力导向,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遵循认识规律,把大学生职业发展各个阶段会遇到的关键点提出来,以课程单元的形式开展教学,面向一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面向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课程内容方案按时间先后顺序,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具体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见表1。
  1.构建基于素质与能力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认识篇。该模块主要帮助学生快速完成两个转变,即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让学生认识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划意识;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实践,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等,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认知,理性自我评估;引导大学生合理进行职业世界探索,帮助理性认识职业世界,了解职业生涯信息及职业对人才的要求,掌握环境评估的方法和原则。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课堂活动、测评工具、经验交流、社会调查等。
  (2)规划篇。该模块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相关概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基本理论;帮助学生重点设计自己

的大学成长计划并付诸行动;帮助学生理性思考与选择自己的目标职业,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决策技能,进行职业生涯路径选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策略,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实习作业、社会调查等。
  (3)准备篇。该模块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的搜集渠道;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求职过程中简历和求职信的撰写技巧;帮助学生掌握笔试和面试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权益维护意识,提高求职择业成功率。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读书指导、模拟活动、经验交流、实习作业、社会调查等。
  (4)适应篇。该模块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心理调适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更好地应对求职挫折;让学生了解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校与职场的区别;引导学生顺利适应生涯角色的转换,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影响职业成功的因素,积累相关技能,发展良好品质,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读书指导、心理测试、经验交流等。
  (5)创业篇。该模块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自我设计与创业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帮助学生进行创业环境分析和市场分析,以形成自己的创业构想为创业做准备;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引导学生提升创业素质,以提高学生职业发展的能力。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案例分析、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经验交流、社会实践等。
  2.构建项目体验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项目体验为学生走出课堂创造机会,通过亲身体验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职场第一手资料,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意识,提高自身职业发展能力。教学方法有生涯访谈、现场参观、扮演角色、经验交流、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1)组织生涯人物访谈。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或者职业兴趣来组合生涯访谈小组、选择生涯访谈对象、开展生涯访谈活动,通过将生涯人物访谈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完成生涯访谈报告。借鉴职业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具体情况修订自己的生涯规划书。
  (2)开展就业文化节活动。组织大学生就业文化节活动,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大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实践生涯规划和创业知识,体验职业规划和创业感受,提高职业发展和创业能力。
  (3)参加企业专场招聘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有选择性的参与企业专场招聘会,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招聘流程、岗位要求、行业及专业的市场需求等信息,为求职择业做好准备。
  (4)入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推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教育的开展,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通过系列活动择优挑选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业综合素质,同时着眼于大学生具体创业技能的形成。
  参加每个实践项目结束以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和体会,对于任务完成特别好的小组或个人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主要是引导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认识职场,把理论知识融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就业教育课程实施和评价建议
  (一)实施建议
  1.领导重视政策保障。各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教育,在人员配置和经费投入方面加大力度,推进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积极开展相关专业培训,邀请企业代表担任就业指导客座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要考虑建立就业教育教师职称单独评定体系,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就业教育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2.规范专业教学计划。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大学生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规定就业教育课程不得少于38学时,对于高职学院来说,就业课程在大学生大学学习期间总学时应不少于30学时。学校要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列入专业教学计划,并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安排教学,以促进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就业教育建立在素质的全面提升的基础上。
  3.创新课程实施形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功能,通过视频技术把优秀的就业教育课程引入课堂和课外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采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现场参观、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行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需求,了解最新的就业资讯,提高就业教育的针对性。
  4.课程设计贴近市场。设计就业教育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考察知名企业有代表性和参考意义的用人标准,可通过对企业领导和毕业生进行走访调查获取信息资料,依据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要分专业根据职业素质要求组织课程内容,以适应企业的需要、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充分利用学习资源。通过设立职业咨询室,提供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有关的参考书籍,收集知名企业招聘宣传册等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职业知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职业测评、课程学习等功能模块,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每个单元的课程考核分成平时成绩、实践项目、考查作业等三个部分。平时成绩占20%,主要以课堂考勤、课堂活动和实践项目参与情况为依据。实践项目占40%,主要考查生涯人物访谈和参加企业专场招聘项目。其中生涯人物访谈项目,要求以生涯人物访谈小组为单位完成生涯人物访谈活动,以各小组提交的生涯访谈报告质量为考核依据;参加企业专场招聘会项目,要求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和体会,以分享和交流活动效果为考核依据。考查作业占40%,主要考查职业生涯方案设计或个人简历设计。其中通过单元一的学习,要求学生设计一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3-5年);通过单元二的学习,要求学生制作自己的个人简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会贯通,达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北平,龙立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庄明科,谢伟.职业素养入门与提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4]冯铁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2009,(5)
  [5]王攀,贾佳,马沁芳.如何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6]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