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媒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教育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文欣 王勇

  摘要: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从以学术学位为主的教育结构向以专业学位为主的教育结构转型的初期阶段。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也面临巨大调整,其中“视听语言”课程中本体语言及其书写符号在视听系统的应用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这既是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也有利于在传媒人才培养基地落实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
  关键词:专业学位;视听语言;语言本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111-02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从以学术学位为主的教育结构向以专业学位为主的教育结构转型的初期阶段,这一战略性调整将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专业学位教育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突出学术性和职业性结合教育,强调专业和专门技术上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教育理念,积极推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成为我国未来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趋势。本文以传媒院校的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视听语言”为例,从本体语言的角度谈谈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观文字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设置及其意义。
  我们用多元视角探索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策略,对语言本体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视听语言”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的调整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对后期制作的语言文字的重视,这对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视听语言”及相关课程教育教学内容的重新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教学内容修订
  
  把后期制作的文字作为“视听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独立章节。一般情况下,“视听语言”中的画面语言教学力求对纯粹的画面造型语言进行充分讲解,注重强调景别、景深与焦距、角度、构图、光线、视点、色彩色调等七个方面内容的叙事功能和意义指向,但是电影、电视剧、新闻、纪录片、娱乐节目、MTV等各类电影电视作品在播出时几乎都在画面上使用各种形式和功能的文字,如片名(栏目名)、台词、文字说明、画面提示等。可见,后期制作后同期播放的画面文字已经构成了视听语言的重要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把后期制作的文字作为教学内容的“视听语言”类教材,因此,文字作为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其在视听语言中呈现的本体特征和规律及其在视听语言中的实践应用应该成为传媒院校视听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在对“视听语言”教学大纲的修订编写上,我们尝试做了以下调整:
  
  1.两个界定。
  (1)对画面语言进行了重新界定
  区分造型语言和文字,把造型语言定义为狭义的画面语言,造型语言配有后期制作的文字后则称为广义的画面语言。
  (2)对文字的分类和功能进行界定。镜头记录的文字属于画面造型语言范畴,是客观文字;独立于画面造型语言之外的文字是后期制作的文字,是主观文字。
  
  2.把主观文字设立为一个独立章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画面造型语言和有声语言之后,我们把主观文字作为一个独立章节进行系统讲解。该章节教学内容分为文字的视觉表现和文字作为语言的本体特征两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节为“文字的视觉表现”,包括文字的视觉造型和文字视觉造型的优势与局限两个部分。文字的视觉造型从构图(如文字在画面上的位置)、色彩(如对话时不同的人使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字体(如不同体裁影视作品的字体特征)、文字出现的时间(如文字进入画面的时间与人的认知特性)、文字进入画面的运动方式等;文字视觉造型的优势与局限则包括文字与画面同现或文字迟滞的优势与局限、文字对画面的覆盖对画面信息的影响、字体字色的局限等。
  第二节为“文字作为语言的本体特征”,包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汉字是表义体系文字,汉字字体的演变、视听语言中文字常见的形音义、语法、逻辑等问题、标点符号在视听媒体中的使用特征、詈骂词语录入的注意事项等。
  该章节的设置提升学生对主观文字的重视,并指导学生的视听语言的运用与分析实践。
  
  二、教学方法:重视理论,强化实践
  
  视听语言的呈现对于受众来说是视听同步的,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主观文字的添加是在摄录后期,所谓的同期呈现也是在预设内容不变的情况下事先准备而后与其他视听语言同期呈现的。这也是我们把主观文字置于画面造型语言和声音语言之后讲解的重要原因。
  
  1.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视听语言”作为高校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课程教学的原则和理念。“视听语言”理论的学习应该强化学生对“视听语言”的运用与分析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文字的视觉表现”和“文字作为语言的本体特征”的目的也同样在于理论的实践。
  
  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1)优秀作品观摩与研讨。观摩作品不宜太长,以10分钟左右为宜。要选择具有类型意义的影视作品,如新闻联播、纪录片、综艺娱乐等主要试听作品样式。每部作品的观摩都可按以下三个步骤操作:全片放映,从主观文字的编排角度观摩,主观文字与其他试听元素的关系研讨。
  (2)主观文字制作。给自创作品设计制作主观文字,给他创作品修改主观文字。
  (3)作品评议。评价并修改他创作品主观文字,评价并修改自创作品主观文字。
  3,试误、质疑、实操有效整合。在强调语言应遵循的本体规律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观文字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尝试用字体和字色表现情境或人物的性格或命运;尝试主观文字造型对画面造型的冲击;尝试多主体混合人声的字幕呈现。
  课后,教师在实践环节中安排分析探讨:詈骂或责训词语的使用界限;詈骂词语在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处理比较;方言词语的处理;外来新语词的处理。
  通过上述试误、质疑、实操与讲评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训练学生对造型、声音与主观文字的驾驭协调能力和分析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媒体人才打下基础。
  
  三、“视听语言”课程重视语言本体教学和语言应用教学的意义
  
  长期以来,关于“视听语言”的教学研究大都集中在对活动影像和有声语言与画面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为传媒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意的借鉴,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关领域本体教学研究缺失的局限。因此,“视听语言”课程对语言本体教学和语言应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1.“视听语言”课程重视语言本体教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贯彻执行。从语言文字工作的角度来审视媒体,媒体应努力率先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宣传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与政策,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2.“视听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体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设置突破了视听语言“轻语言本体”的教学局限。“视听语言”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补充和完善了“视听语言”的教学内容,是对视听语言的应用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
  
  3.“视听语言”教学中语言本体教学的设置有利于在传媒人才培养基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视听语言”教学中语言本体教学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传媒后备人才的专业素养,有利于在传媒人才培养基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理念,满足媒体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绍阳.视听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丽娟.视听语言传播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史晓燕,刘璞.视听语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耿海明.影视动画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5]刘文欣.“三项学习教育”应成为新闻学教育的重点[N].光明日报,2009-07-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