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增良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外语教学也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外语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推动外语教学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对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70―03
  
  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外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外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反复进行大量的、多元化、全方位的语言训练活动,才能达到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目的。这些语言训练活动需要一个内容丰富、时空灵活、操作方便、声(像)文并茂的外语学习环境,而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很难做到这一点。为此,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使外语教学朝着网络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一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地引发各行各业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可提供自由灵活的时空环境
  采用信息技术开展外语教学,可为师生提供自由灵活的时空环境。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外语教学,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地点及人数的限制,学习人数可以无限多,不必规定统一的时间,也不必集中于同一地点,世界各地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程度的时空灵活性,学习成本也会明显降低,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 可促成教学媒体的多样性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提供形式多样的教学媒体信息。大家知道,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靠单一形式的媒体素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利用文字、声音(在外语教学中,声音媒体尤为重要)、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对学生的各个语言感官进行反复训练和刺激。学生只有得到全方位的综合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外语教学效果,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则很难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学录音、录像资料以及文本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它们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文字、声音、视频为一身的多媒体外语教学环境。在这种信息化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可提高语言训练的学习效率
  学习外语需要进行经常不断的语言训练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中,重复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在所有他认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反复进行同一个项目的训练;另一方面,即使在同一次训练过程中(比如听一盘录音带),要想准确地查找和定位某段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增加了反复训练的难度,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外语教学则可圆满解决这一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通过浏览器(如Internet Explorer或Netscape)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即可快速而准确地定位到他想听(或看)的任何一段教学(含音像)资料,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操作的复杂度,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另外,即使没有网络环境,也可通过数字化外语教学信息和数字设备(如智能手机、PDA、MP3/MP4播放机等)来实现上述功能。
  
  4 可实现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其训练的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外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对不同训练内容的选择要求,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的开展。而在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中,学生基本上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或训练重点的权力,只能按老师的安排进行,老师讲什么,学生就练什么,从而限制了学生学习个性的发挥以及对个性化训练内容的选择。然而,利用网络外语教学环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信息化外语教学环境中,各种教学资料(含文字、音频及视频等)都很容易定位和查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而灵活地选择学习科目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
  
  5 可提供开放的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实施外语教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种教学模式。由于每个学生的语言基础、强弱项指标以及学习进度各不相同,采用较为开放的自主学习方式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训练效果。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强大优势。
  
  二 信息技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外语教学呈现出多种模式。下面我们来分别加以讨论。
  
  1 课件演示模式
  课件演示模式,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教学课件开发工具,将外语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素材制作成外语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将其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现出来的外语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较为集中的场合。
  课件演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课件制作过程简单
  教师只需根据外语教学的目地要求,准备好合适的信息资源,并通过PowerPoint、Authorware及Dreamweaver等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即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某个单元课程中所涉及的文字、图像、声音及视频等多媒体外语教学信息制作成课件。
  (2)教学信息量大,教学效率高
  由于在事先开发的多媒体课件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和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完成了适当的教学设计和电子板书设计,因此,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可更多地调动各种教学素材,既可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充实,又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授课效果。
  (3)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融入在课件中的文字、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可完成对外语课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现象的直观再现,既能对学习者的各种语言感官进行同步刺激,又能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实施外语教学,其实施环境大多是多媒体投影教室,教学形式表现为单一的演示模式,很难实现人机双向互动。学生主要以聆听和观看的方式单向参与教学过程。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观看(或聆听)什么。课件演示模式依然属于被动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仍有一定的优势。
  
  2 情境创设模式
  情境创设模式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利用包括声音、视频和文字在内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创设与外语课程相关的语境的教学模式。基于情境创设模式的外语教学适用于多媒体资源较为丰富的场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对于外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现代信息技术在情境创设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集成,可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界的真情实景,使外语教学活动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开展。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一生中获得的信息有94%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其中88%通过视觉,12%通过听觉。因此,如果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动静皆宜的特点,将语言与形象联系起来,建立生动、形象的情景语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各种语言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要实现情景创设模式的外语教学,需提前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多媒体编辑软件(如Cool Editor、Flash、Aurora Media Workshop或Adobe Premiere Pro)来对外语多媒体教学素材(音像素材)进行编辑和整理,去掉不重要的情节和大段没有对白的部分,以使素材更加紧凑,既节省了存储空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还要将相关的文本资料(如语篇文本、生词、注解、背景资料等)进行合理编辑,并将文本信息以字幕(字幕文件有.smi.irc和.srt等格式)或网页超链接的方式进行与视(音)频资料的同步设计和整合。
  基于情境创设模式的外语教学,可通过Windows Media Player、Mkplayer、RealPlayer等多媒体播放器来实施,也可通过客户端浏览器以VOD视频点播或网络直播的方式来进行。
  
  3 人机交互模式
  人机交互模式是指,通过既有的或自主研发的Windows或Web应用程序所实施的教学模式。这些应用程序可将外语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融为一体,并具有一定的人机交互能力。人机交互模式适用于师资力量不足的场合,学习者通过应用程序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训练方式,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自主进行人机互动等。
  基于人机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是在多媒体计算机或Internet/Intranet的技术环境下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或网络终端就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可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可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
  基于人机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应用程序应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声文同步控制功能
  该功能可将多媒体信息和文字信息整合为一体并实现同步播放。学生在聆听(或观看)的同时还能见到相应的文字(如,课文、注解、生词、背景材料、语言国文化知识等),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2)复读、连读和跟读功能
  复读是指反复不断地播放某一句(或段)的行为,复读次数可由受训者灵活掌握。利用复读和连读功能,学生可逐句逐段地熟读或背诵整篇课文或会话。跟读则是让机器针对某一句段反复进行“读一遍,停一遍”的动作。在停顿的时间里,学生可模仿一遍机器发出的标准读音。利用跟读功能,学生可以聆听和模仿真实的外语读音,提高外语听说能力。
  (3)句段定位功能
  句段定位是指选择某一句(或段)作为学习的对象。每个句段都可包含视音频素材及同步文本信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句段。句段定位的操作方法越简单越方便越好。
  
  4 网络交互模式
  基于网络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作为传输平台,利用网络软件工具在师生之间形成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网络交互模式适用于网络环境较好的场合,交互双方都应具备多媒体网络终端。
  网络交互模式又分为同步交互模式和异步交互模式。同步交互模式强调的是授课和听课双方的实时交互;而异步交互模式强调的是授课方和听课方的非实时性交流。
  (1)同步交互模式
  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领域中,同步交互模式下的外语教学可以是基于语音和影像的实时互动形式,也可以是基于文字的在线交流形式。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强调授课方与听课方的实时交互性。
  要实现同步交互模式下的外语教学,可利用实时交谈工具软件(如:Skype、MSN或QQ等)形成一个虚拟的师生交流空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语音、视频或文字信息来进行实时互动和双向交流,而交流效果与现实中的几乎没有差异。网络交互模式特别适用于外语远程教学,这是因为外语教学本身所涉及的主要教学信息就是语音、情境和文字,而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教学信息的平稳传输的要求。
  基于同步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的实施环境并不复杂,师生之间无论位于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都拥有一台与Internet/Intranet网络相联的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声卡、视频摄像头的计算机),并分别安装实时交谈工具软件即可。
  (2)异步交互模式
  与同步交互模式类似,异步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也是基于语音、影像的互动形式,或者是基于文字的交流形式。所不同的是,异步交互模式强调授课方与听课方的非实时交互性,师生之间或学友之间的交互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要实现异步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可通过E-mail(电子邮件)、BBS(电子公告栏)等信息服务系统为师生之间搭起一个非实时交流的桥梁。通过E-mail系统,学生可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可为学生提供解答。老师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进行主题讨论和交流。
  基于异步交互模式的外语教学的实施环境也很简单,只要教学各方都拥有一台与Internet/Intranet网络相联的多媒体计算机即可。
  
  5 移动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的概念是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进步而出现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欧洲和美国一般以M―learning或M-education来指称,而我国一般表述为移动教育。移动学习模式适用于学习环境分散和学习个性化较强的场合。
  关于移动学习的概念,国内外学者都有论述。国外学者Clark Quinn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移动学习是通过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国内也有学者指出,移动学习是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来获取学习资源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移动学习概念的内涵主要包括:①教学时空是不固定的;②学习依赖于便协式的可移动学习设备;③具有交互性或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性。
  要进行移动学习模式的外语教学,针对不同的移动学习设备有不同的实现方法:
  (1)针对PDA或智能手机等设备,可通过WAP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来访问外语教学服务器,实现对外语教学信息的无线浏览、查询和实时交互。服务器端的课程材料可采用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语言来编写。
  (2)针对笔记本电脑,可通过无线网络和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协议来访问外语教学服务器。
  (3)针对MP3/MP4播放机,可通过网络下载或专门制作的外语视频、音频或文字材料来进行外语学习。鉴于MP3/MP4播放机具有存储空间的无限扩展、普及率高、学习的自主性强等特点,以及在外语学习中的实践优势,我们认为,基于MP3/MP4播放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三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外语教学的固有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要成功实现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外语教学,应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以及教学设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成荣荣.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完善英语课堂教学[J]现代情报,2006,(9):198―199.
  [2]梁中义,袁晓斌.移动学习――下一代的远程学习方式[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20(1):5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4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