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案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光轮
摘 要: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一直存在填鸭式教学的问题,师生缺乏互动,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教学效率低下。本文拟以“记账凭证的填制”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互动式案例教学 教学设计 记账凭证的填制
中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生产实践的初级会计人才,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也为中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打下较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必须强调会计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传统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职教人士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必要,并开发出项目引导法、模拟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本文拟结合《基础会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谈谈如何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
所谓互动式案例教学,实际上是将互动导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中,教师呈现精选案例,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解决方案,通过师生互动勘校正误,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我认为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互动案例教学模式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或出现过具体事例,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在《基础会计》(高教版)第四章教学中,我针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进行了互动式案例的教学设计。现对记账凭证的填制的教学设计做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记账凭证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会计》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准备用三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内容。凭证是登记账簿的基础,账簿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这三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只要有一张凭证错误,账簿、报表将随之出错。本课题是对上一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内容的延续和扩展,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为本节课确定以下目标:掌握不同经济业务记账凭证的填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务实的职业素养和与人协作的意识,并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发现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和填制记账凭证,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
二、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
职高一年级学生,对专业课感到新鲜,但对专业知识缺乏直观的感受。因此,我课前带学生到财会部门的工作现场,参观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过程,获取感性认识,为教学实施打好基础。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提出问题、分组探讨、实例说明、启发总结的教学方法,利用投影、课件等媒体手段,把导、学、问、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脑、动口、动情、动心。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从而体会学习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通过前后知识联系,自己分析、理清思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从而完成“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了设疑激趣,引入新课;任务驱动,展开新课;分组训练,强化技能;成果提交,师生共评;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等五个教学环节。
在引入新课环节中,我设计了“记账凭证的概念是什么?”“记账凭证的分类”这两问题,目的有两个,第一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相关内容,第二是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展开新课的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根据不同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正确选择记账凭证,我做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把任务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第一组学生归纳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收款凭证,第二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付款凭证,第三组学生归纳在何种情况下选用转账凭证,学生带着任务看书、讨论,并归纳讨论的结果。然后我用课件展示选择记账凭证的规律,与学生归纳的内容进行比较。这样做,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
在解决了如何正确选择记账凭证这个问题后,本课进入主要内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师生共同对新知识进行探讨和学习。利用课件展示一张中国工商银行的进账单,学生讨论:收款人公司发生了怎样的经济业务?让学生用文字进行描述,借此复习了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在学习本章以前,我对教材做了整合,将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调整到第四章会计凭证的前面进行学习,本节课就是对这个知识点在实务中的应用。学生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确定要填制的是一张收款凭证。这张凭证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课件演示、学生实际操作)。
第二部分是小组活动,由学生利用已知知识,共同探讨,完成相关拓展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三部分是对成果的评价,包括小组成员的自评和互评,教师的总评。这两个部分是穿插进行的。具体步骤有:
第一步:利用课件将一张借款单展示给学生,各学习小组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分析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二是完成付款凭证的填制。第一个任务是由小组成员共同分析完成,第二个任务则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完成后,借助实物投影展示某一组学生的成果,由其他组学生从字迹是否工整、凭证选用是否正确等十个角度加以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之处可及时得到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成功给予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步:通过上面环节的设计,学生对如何选择记账凭证,以及填制记账凭证的要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出示企业购买材料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各学习小组的任务与第一步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两个任务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换各自所填的凭证,并对其他成员的成果作出评价,目的在于帮助组内成员查漏补缺。这一次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填制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记账凭证,请其他学生指出凭证填制过程中有什么缺陷,应该如何解决。经过这样的设计,练习的难度逐渐加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旨在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从而形成技能。
以上教学设计围绕着知识点,以实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知识体系,学生易懂、爱学,最终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非常喜欢,连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同学都动手了,而且不停地讨论,我在学生填制的同时还说,以后出去工作,就和现在没有什么区别,一听就更有劲了。通过这节课,我们更体会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互动式案例教学就是这种“激励、唤醒、鼓舞”的有益尝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2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