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兴趣来敲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健
摘 要: 本文从兴趣小组开设方向、辅导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兴趣小组的价值体现等方面分析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进而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小组 辅导
前些日子一部热播电视剧《幸福来敲门》,让我们发现当我们苦苦寻找幸福的时候,或许已经错过了许多原本幸福的时刻。当我们费尽千辛万苦获得所谓的幸福时,你才发现幸福原来很简单,简单的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何尝没有这样的感受呢?中学综合实践课和其他学科相比,没有现存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模式,传统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没有专业的师资,全新课程,作为实施该课程的老师,意味着更多的困难,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他们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现今,如何保持并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兴趣落到实处,并形成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大众研究的热点。
中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和日常的积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他们已经不满足在课堂内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对计算机的应用,而对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在想,这时的兴趣就像那门外的“幸福”即将敲响。因此,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更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打开大门。
然而,开展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时,还是采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几十人一个班,全部坐在同一个教室里,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形式,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统一的教材,同一个进度,完成同一个任务,用划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令学生兴趣大减,来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这时门外的“幸福”可能会悄然离去。
如何进行兴趣小组辅导,让“幸福”敲响大门,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一、将兴趣盎然的学生引上正轨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体现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外探究,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网上请教,培养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采用,在灵活多变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更是值得提倡。如在研究性学习《当灾难来临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让学生按照一个固定的研究课题去自主确定适合自己的小课题进行研究,通过课外的收集途径得到很多相关资讯方式,用自己喜欢的设计的方式去展示研究成果,电脑课件,文字,图片,音乐,甚至于自己编排剧本等,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主题调查的过程中看到一个完整自主研究过程,成就感和学习热情倍增,“幸福”已经在敲门。
在实践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围绕着如何解决课题的任务掌握各个知识要点,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举一反三。在这种开放式的“以任务带知识”的直接教学环境中,老师没有必要再絮絮叨叨地指导,而应该成为“幸福”引路人,在课堂上提供一个良好的“师生交互界面”,在学生前进时指引方向。
二、个别辅导,画龙点睛
在兴趣小组活动中,由于学习能力、操作技能、自控能力等差异,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呈现各种各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很快就将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有些学生在与别人合作时完成得很好,可是自己探索时就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聊天、打闹……此时,老师的个别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老师可以再安排更高要求的任务;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加以点拨,让学生领悟体会,找对方法;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加强监控,平时应特别关注,在学生有分神的迹象时就加以提醒。在大部分时间里,老师应充当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对于个别辅导,必定会花费教师的大量时间,但是在学生迅速提高的能力面前,这些都是值得的。
三、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兴趣小组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开展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具备了实践经验,个别学生通过努力,已经掌握了各种实践活动的研究能力,这时,他们需要另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指导推荐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个系列,竞赛活动形式包括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学生在参加各种级别竞赛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创作、合作交流,展示能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竞赛的各种奖励,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为树立自信心,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能得到更大提高,向着全面发展迈进,形成良性循环。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在,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所学,对许多专业知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我们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兴趣小组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为他们敲响兴趣爱好的大门,打开那扇大门,让他们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精心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山东教育,2004,(Z4).
[2]边玉芳.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5.
[3]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