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俊
摘 要: 摆脱当前职业中学语文教师困境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积累。教师要加强文化积累,必须提升文学修养、个性意识、审美能力,从而打造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关键词: 职业中学 语文教师 文化积累 提升
一、教师文化积累的主要内容和素质结构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工作性质决定了文化积累是有所选择的,不同的学科也决定了教师的文化积累有所侧重,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化积累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包含这样一些方面。
1.较高的文学修养。
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教起书来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成竹在胸,如果只是一味地在教学技巧上耍花招,那是难以为继的。文学修养差的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虽然稚嫩但富于灵感的东西或视若无睹,或错误地加以否定,限制并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此以往,语文课只会成为死水一潭,学生讨厌语文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只有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才能根本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文学修养是当好语文教师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语文课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堂的生动与活力也就无从谈起,而这种提高完全在于教师的自觉和平时的积累,只有当阅读成为一种内在的迫切的愿望和要求时,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的提高才成为可能。
2.博闻强识、开阔眼界,努力汲取相关知识。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句话强调了“博学”的重要性。语文教师还要了解理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在现行职业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这些知识弄不懂,自然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教学。因此,要加强对自然科学史等一些常识的学习,还要主动了解甚至学习专业课知识,能把语文教学和学生所学专业相贯穿,紧密联系在一起。
3.在积累中发展个性、培养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是语文教师的生命,个性化是语文教学的生命。部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往往是坐井观天,缺少和外界同行的交流,离文学越来越远,长期以来习惯依赖教参的帮助,当没有这些帮助时就备感吃力。即使是对那些传统的课文和经典的文章,也有许多教师自身并没有能真正领会它的意义,自己都陷入迷津,还怎么去指导学生读懂作品?如果职业学校的教师不能努力地投入到教材的解读中,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只有不被名家捆住手脚,只有下大功夫去广博积累,花大力气去研究学生,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功底扎实的学生。但独立意识不是个人化、随意性的东西,不是在课堂上海阔天空的夸夸其谈,也不是只凭个人的好恶来大肆张扬个人观点。
4.良好的审美能力。
这是语文教师的个性魅力的集中体现。审美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一种高级能力。只要将情移到物上,就能达到审美的目的,而在引导学生时,就要为学生讲授、解释,引导他们将情移到物上,达到物我合一,使他们听得入迷,想得入迷,去体味其中所蕴含的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二、通过不断积累提升文化积累,着力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天地
我们一再强调语文教师的文化积累问题,积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为了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想,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应该充分体现这样几个特色。
1?郾求新――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
语文教育观念要更新。过去那种仅仅把语文教学定位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漪说:“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会失去光泽,步入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怪圈,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又背离了语文课的宗旨,步入另一个误区。”可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教学中不可荒废其一。在教给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语文教学要发挥全面育人的重要功能,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纳入教学的目标,并加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
2?郾求实――摒弃虚幻浮燥的风气,深入语文教学的本质。
教学必须讲求实效,凡成功的教学经验,无不渗透着一个“实”字。那种仅仅局限于热闹的表象,宛如茶馆一般,初看热热闹闹,再看空中楼阁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必须摒弃的。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学强调“文道统一”,但并不是说,可以脱离具体的文章去单纯地说教。一些教师就常常犯这种错误,在语文课上对学生大谈特谈某种道理,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这就脱离了语文的本质。
3:求活――融入角色,还语文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表演天赋。教学中,能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生动的肢体语言,将文本中作者的喜怒哀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来。从某个角度讲,语文教师这种极富魅力的激情表演,才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愉悦,给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插上快乐的翅膀。如果一个教师站上讲台,不管教什么内容,都是一副面孔,一个腔调,从语言中听不出抑扬顿挫,从脸上看不出阴晴变化,学生听课必然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求美――学美文,上美课,提高学生欣赏美、分析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乐融融”的审美境界,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要做到这一点,至少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以读而“求美”。如今,在语文课堂中,读书声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的分析。当学生丧失了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只剩下零碎而枯燥的文字游戏时,语文的美又从何谈起?这恐怕是语文教学不受学生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授一篇文章,教师首先要导之以声情并茂的读,用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并授之于节奏、声调、语气等必备的知识,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激情,美感自会油然而生。
(2)以析而“求美”。要让学生去发现语文的美,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寻找美。首先,语文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的情境中去,牢牢抓住人物的刻画、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等一切传送审美情感的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次,开展道德评价,促使心灵美的升华。教师除了增强学生美的感性认识外,还要积极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其获得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学校文化逐渐走向成熟的今天,语文教师文化积累的重要作用必将凸显。教师文化积累是一本书,让学生时时受益,终身受益;教师文化积累更是一种境界――蕴含教育的使命。因此,提升语文教师文化积累对于学校教学质量质量的提高、良好学校声誉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许只有当教师文化积累达到一定的高度时,现在的语文教育教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于漪.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4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