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怎样走出高中生物教学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大照

  摘 要: 本文是作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体验,在发现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后做出的自我反思,意在转变教学思想,通过设计更适合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生动的实验或多媒体展示方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走出目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共同困境。
  关键词: 高中 生物实验 课堂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改已实施数年后的今天,有两件事激起了我的深深思考:一是我和同事们经常性地在一学期或一学年之内没能按原计划结束教学进度;二是有一位年轻的生物老师,课堂教学内容几乎就是照本宣科,他的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而教学经验更为丰富的老教师又是挖深又是拓展,自认为讲得很好、很透、很有逻辑性,反而普遍学生考得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时间紧迫所致?是学生整体基础差?还是教师有意无意中塞给学生的太多了?我们真的在意新课改新课标了吗?我们考虑了学生的需要了吗?我们真的应该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学了,以下是我的一些脱困思路。
  一、重视直观教学以培养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个怪现象:好多数学、物理学科学习的佼佼者,其生物成绩却不尽如人意。问及原因,就是生物很多知识点理论性强、枯燥无味、没规律好找,没有兴趣。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教师在上课时基本上还是采用“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以生物的学科魅力吸引学生。生物的学科资源十分丰富,能够引起、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很多: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无所不及。所以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多变,可以借助学生喜爱的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生物实验、模型等教学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抽象的不便于想象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而且可以使抽象的生物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但是有部分教师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或是操作不熟练,会占用很多时间,于是就不想做。教师要克服这种懒惰情绪,适应现代教学的步伐,何况现在大多学校班级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应该充分发挥这种便利作用。
  同时,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做些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学生看老师做和自己亲手做,效果是绝对不同的,在自己做的过程中会暴露和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而且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教材上的有些实验并不完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去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二、设计适合学生而非老师的课堂教学
  在备课时,有老师经常说:这教材逻辑性差、知识点少,若不补充内容学生就不会做题。所以大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都偏重于生物内容的内在严谨性,注重将知识完整地系统地呈现给学生,然后再让学生理解、演练,却淡化了知识学习的阶段性,忽略了学生在有限时间内的接受能力。这可能跟教师对高考的方向把握不透有关,新增知识点想加深,老知识点又不敢删,生怕“万一高考考到怎么办”。于是就全面撒网,导致有时内容上不完。随之而来的另一问题是: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就要布置大量练习。这样学生整天就沉浸在题海中,没有自我的思考空间,又何谈自主创新?我觉得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关于高考方向的讲座以打破教师这种惯性思想。
  其实我们应该看到新教材的优点: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的是让教师起引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灌输。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新课标,对多年归纳总结的所谓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体系应进行大量删减,把时间还给学生,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设计,而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点的逻辑性。
  三、充分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常需要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被公认为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研究性学习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深刻的、充实的、探究的经历和体验,体验丰富而完整的学习过程;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与他人共同学习、分享经验的过程中,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所以,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看到的是:每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都是上网抄一抄、随便编一编就了事了。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教师应该尽力把这件事引导好,让学生有所获。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到工厂、农村、商场调查、取样、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资料,根据情况还可以到实验室去做实验。而且活动可由老师联系、组织,也可由学生自己联系与组织,还可以由他们的父母、亲戚帮忙联系和组织。对于生物这一科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设置实验来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应行动起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教无定法,适合才是好方法。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困惑着、反思着、摸索着、前进着。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夏正盛.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柳海民.中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