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吉刚

  摘 要: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摆正自身位置,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要确立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努力实现课堂的开放性。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生 课堂主人 “以生为本”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而有时教师却成为课堂教学的“表演者”,学生成为课堂的“观众”,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长此以往,教师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把学生看成课堂教学的旁观者。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只会机械地学习知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机会,而以接受知识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再创造”的数学思想相悖。这种教学模式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摆正自身位置――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我经常和同学们说:在课堂上你们都是“主角”。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下面我就以教学《圆的周长》为例,谈一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圆的周长”是以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知识为基础的,是“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通过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片断】
  师:(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通过看祭天台这幅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们要求祭天台上层、中层、下层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师:它们的周长实际上什么的周长?
  生:实际是圆的周长。
  师:请学生拿出你准备的影碟,摸一摸它的一周,有什么样的感觉?试着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生:圆一周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我们把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呢?请学生们先用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出几个圆圆。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有何发现?
  生:圆的周长不相同。
  师: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1: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师: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
  生:正方形周长是其边长的4倍。
  师:你能猜一猜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你有办法验证吗?
  学生分组活动:先讨论什么方法测量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然后测量出圆的周长。
  生1:我们组用滚动法测量它们的周长。
  生2:我们组用绕线法测量它们的周长。
  生3:我们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它们的直径。
  师:测量出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相对应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学生分小组计算,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生: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师:经过科学家精密的测量,计算发现这个3倍多一点是一个固定数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在计算时通常取其近似值3.14。
  师:你知道第一个发现圆周率的人是谁吗?
  师: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有关圆周率和祖冲之的内容,再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学生分组阅读、交流。
  生:我真为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心得】
  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公地位,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讲述情景故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数学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发生与发展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圆周率和祖冲之的相关知识,并结合自己搜集的大量资料,找到一个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契机,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最终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本课所选取的硬币、影碟、易拉罐、纸杯等物品是学生常见的物品,学生非常熟悉,也容易获取,进而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及观察、归纳和概括等活动,引导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让他们知道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三、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中学生只有带着问题才能主动去思考去探索。那么,在本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应适时启发学生主动想象,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教师先让学生用不同长度的直径画圆,再观察这些圆,学生会发现圆的周长不同,然后就会产生疑问:圆的周长为什么不同?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发现问题后就会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数学教学要努力实现“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本领,努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当解决问题的主人,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由于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如测量影碟、1元硬币、易拉罐、纸杯的周长和直径的方法及求得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等。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创新,自己去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开放型的思维方式,而且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让学生去想、去做,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