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说说数学教学中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栗贺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目标。为了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地实施,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在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中,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结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要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跃跃欲试”的情境,如:图像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操作情境等。使课堂显露无限生机,让学生的学习富有明朗的气息、生动的意境、活泼的形象……这样,学生能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并且学得生动、活泼。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个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每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钓到两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本来数的认识的教学过程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很自然地就把学习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和间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高效运作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启发诱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意识的设置思维障碍,使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又要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出发,为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铺路搭桥,使学生的思维茅塞顿开,重新活跃起来,最后通过学生自身兴奋的思维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们决不能超前指路,使学生消极接受。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之前,因为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为基础,所以直接将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全等三角形来进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思路,要比用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思路来得简捷、明快,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所以,我改变了过去按教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而是先让学生应用手中已有的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引导提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然后引导学生沿着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边说边画对角线进行演示)把它剪成两个三角形,并将其重叠在一起,说明得到的一个三角形面积是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面积应该等于“底×高÷2”。这样,用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揭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法。给学生添设思维阶梯,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知觉和思维变得更直接、更迅速、更深刻,从而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的信息与原有知识和思维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活动为纽带形成的。在活动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活动,是学生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
  三、合作交流,体验乐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在合作交流中,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教学策略,适时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进行探究,并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进行恰当评价。在学生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这就是合作交流。教师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分组,最好能按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弱交叉分组,发挥互补优势,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通过这一环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学会了在合作中学习,也使探究得到有效深入,更使学生分享到合作探究成功的喜悦。
  四、加强引导,培养能力
  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构主义者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第二,能否基于这一知识做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能否利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第四,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五,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可以看出,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对知识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建构性学习和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促进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更好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教学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