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运用目标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楼仁健

  摘 要: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运用目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益。目标教学首先要整合教学目标,以导向教学行为;其次要细分教学目标,量化教学内容;最后要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成功激励。
  关键词: 目标教学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
  
  新课标对于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这为我们运用目标教学提供了指南。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目标教学,其内涵更加丰富,更有价值和意义。我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进行调查,发现教学效率普遍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从而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二是课堂随意性强,教师不能适度地控制教学信息的输出量;三是教学时间没有得到最佳的分配,不能使有限的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运用目标教学可以使以上三个方面得到很好的改善,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整合目标,导向教学行为
  目标的最主要功能就是导向。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课堂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能正确地导向教学行为;反之,就会误导教学行为。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里提出的三维目标,不是三个互相独立的方面,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教学目标的整合。在制定历史与社会课具体教学目标时,我们必须从三维目标的整合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保证给予课堂教学明确的行为导向。一是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弄清课程标准对于所教学的内容有什么具体的三维目标要求,使其教学目标的确立有个明确的导向和依据;二是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编者的思路,使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地反映特定教材、特定教学内容的功能与价值;三是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情感需求,使得教学目标的制定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所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既要全面整合三维教学目标,又要突出重点,更要给予具体的教学行为一个明确的导向作用。如《母亲河》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要了解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课标的要求是:“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了解“人地关系方面的基本问题”。从教材特点来看,它淡化了知识点,主要着眼于黄河、长江在孕育中华文明中的特殊意义,对其基本概况作了简单介绍,立足于“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阐述了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学生的学情看,学生对黄河、长江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还不能从思维的深度和情感的层面上去了解和分析黄河、长江的价值。从学生的心理需求看,他们对于有关黄河、长江的诗歌、歌曲和图片资料比较感兴趣。鉴于此,我们可以制定以下三个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①利用教材和自己收集的资料描述黄河、长江流域的基本概况,理解黄河和长江作为“母亲河”的价值之所在。②充分利用诗歌、歌曲和图文资料,创设情境,多方感受“母亲河”的情怀,增进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③在对“母亲河”存在的现实问题的探究中培养忧患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这里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整合在一起,对整堂课的教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细分目标,量化教学内容
  提出整合性的教学目标只是对教学行为指明了方向,虽然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但对于目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谓目标教学,就是要把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量化。有具体的细化和量化了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化,才能使学生围着目标学习,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细分目标的过程,首先是解读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目标设定是宏观的,我们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分解成具有整合性特点的三维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对其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目标细化。而所谓的量化,不是要求对目标用数量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一些反映不同程度的词语来体现的,如“识记、了解、理解、尝试、懂得、初步认识,掌握、运用”等,以此来反映教学目标所要达到的量。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学科,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着突出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要凸显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而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很难细化和量化,因此在制定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时,要格外注意把握好它的度。历史与社会课程,关键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关于历史与社会的知识,而是重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时,也不能忽视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应该适当地淡化,但淡化不是不要,而是对于过去偏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一个矫正。仍以《母亲河》的教学目标为例,我们在整合性目标中制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一为“培养忧患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这一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细分为以下目标:理解黄河、长江在我国自然环境中有什么独特的地位;了解黄河、长江变化的现状,从中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明确影响黄河、长江的外来因素,其中关键是人为因素;懂得黄河、长江遭遇的伤害问题是一件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达成目标,实现成功激励
  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导向功能,而且具有激励功能。当然只有科学的教学目标才具有良好的激励功能。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上,经过一定的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就给人一种成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科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具有激励作用,对于教师同样也会产生激励作用。科学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控制,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上,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益,从而获得一种教育成功的体验,它能激励教师更加投入地去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从教学实践看来,越是具体的、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越能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就越能产生激励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既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到时间的限制。要使教学目标更具有科学性,关键是要把握好一个度。目标不能太高,如果经努力也达不到目标要求,这样的目标就成了一个虚设的目标,对于指导教与学都毫无意义;目标定得太低,不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影响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产生。目标在量上要不多不少,多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解决不了,少了达不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比较难以把握。有些教师就是因为过于追求过程与方法的完美,使得过程与方法成为作秀的道具,从而使得整个教学以失败而告终,既定的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其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其它两维目标的实现而落实的。还是以上述的《母亲河》教学为例,我们在设计目标时,把过程与方法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在学习准备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广泛搜集有关黄河、长江的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导入时,利用诗歌和音乐创设情境,在描述和分析“母亲河”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思考,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这种亲历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