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中的赏识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健
“科教兴国”是我国制定的教育方针,也是我国在下一个世纪赶上发达国家实行的重要政策之一。教育面临着机遇和严峻的挑战,而怎么教育,人们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即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鼓励来使人做事认真、愉快。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许多家长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伶俐。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赏识应该建立在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付出和努力成果上,着眼于表扬者今后的发展提高,否则,就会对他产生错误的引导。以下我谈谈对赏识的看法和观点。
一、怎样认识赏识
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鼓励,离不开老师长辈的表扬。夸奖是一种鼓励,是一种赏识,激励往往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那是孩子积极主动在做一件事情,而不是走向极端。反思我们的工作,会发现因为不适当的表扬、无谓的激励,留下的后遗症,比如备受家长、老师赏识的学生,往往经不起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偶尔一两次批评,就受不了,有的时候甚至钻牛角尖,与家长、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还有的则做出一些反常的事,离家出走,等等。这是为什么?实际上就是家长、老师滥用表扬,过度地表扬,使孩子的心理不能接受批评,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赏识应该注意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殊的人物。
(一)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比如有个女孩聪明乖巧,不仅能说会道,而且会背很多唐诗宋词,写许多汉字;有个男孩好奇心极强,凡事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理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很多新买的玩具经常遭他“蹂躏”。于是一些长辈就经常夸这个女孩如何聪慧并预言她将来会很有出息;而对这个男孩常横加指责,说他“不学无术,只知道调皮捣蛋,长大了准没出息”。久而久之这男孩对上学失去了信心,自卑心重,自暴自弃;而这个女孩则轻狂自大,常常沾沾自喜,容不得一点挫折。这样的事例生活中比比皆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孩子个体的差异,扼杀了孩子个体的发展。顺其自然,孩子的天赋才会慢慢显露,然后加以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赏识不能过度。
赏识孩子,应该首先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
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担心什么,最近在关心什么事情。
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理不睬,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没有信心,表现懦弱的样子或有不正常的行为出现,形成很大的反差。反之,过度赏识,会引起孩子骄傲的情绪,任性撒娇,耍小孩子脾气,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如果偶尔遭遇一次挫折,就不能正确地对待,灰心失望,情绪低落,甚而一蹶不振,彻底地否定自己。
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应有所不同,如胆小怯懦的孩子要多肯定表扬,少批评指责。对调皮捣蛋、好动活泼、表现较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对乖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跌一跤爬起来继续前行。从小到大,每当孩子摔倒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要培养孩子的意志,让他知道有的时候有的事情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做好,而不是靠别人的帮忙。当然还是对孩子严格一点好,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不要心痛地扶他起来怕他摔坏,或者责骂他,我们尝试教育,欣赏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帮助他,让他们茁长成长。
二、语文课教育怎样进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的精髓在于学会赏识。正如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而教学中也不仅仅缺少悟性,而是缺少开发学生悟性的心灵,要想把赏识教育带进课堂,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会领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我自己的舞台,而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两位伟人的话,都证明了兴趣的重要性。要使学生表现活跃,必须赏识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例如在学习《出师表》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我让学生分组负责一个段落的内容,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同时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方法:文言翻译重直译,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双音译,倒装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碰见虚词因名译,能除能替看语气。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主动学会知识,学会疏通文意,学会尝试。在质疑中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学会主动地探求知识,这样变被动的疏通文意为主动的探究。
(二)善于激励学生。
首先,表现在课堂语言上。当学生有一次漂亮的发言时,告诉他:“你的回答真棒!”当学生流利地朗读完课文,对他说:“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当学生字写得端正认真时,别忘了说:“你的字很端正,如果再花点功夫练一练,你的字肯定会很漂亮。”这些简单的话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很重要。在某些特定的时候,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进行交流,这时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例如,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同学,他们想回答问题而又缺乏勇气,这时,老师投一个赞许的眼光,或一个鼓励的微笑,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赏识教育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有些老师对困难生开始时也能采用赏识教育,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学生没有明显的进步,就开始失望、怀疑,甚至失去信心,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其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曾经有个领导这样说过:“我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一次不行,就进行第二次,二次不会就进行第三次,我们要多次地教育,反复地教育,直到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树立创新意识,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从而学会自我赏识。
要使课堂活动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图书馆,而是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最好的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才能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所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学习过程。
以前有人说,语文教师应像一个演员,言语神态、举手投足都要有吸引力;而我认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导演,用他那对剧本的透彻理解,用他那渗透情感的语言,用他那富于激情的动作,善于赏识的眼光来欣赏演员,将演员带入到一个预先布置好的境界,再挖掘出剧本的内涵,表现出剧本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
[2]周弘.赏识教育典型案例分析.
[3]解思忠.国民素质忧思录.
[4]傅桦.中国孩子最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6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