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的英语教学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敏
所谓教学情境,即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和社会形象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而言之,就是“情”与“境”的有机融合。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更可以在师生融洽的双边交流中使学生体验美感,陶冶品行。
在初中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积极参加、自主学习的外部的情境,变换教材呈现方式以求生动形象,激发和维护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内驱力,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学习器官进行感知,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自然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自然情境就是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然环境中,在亲身体验中进行学习。英语是实践性运用性很强的语言,教材很多内容是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编写的,如卫生的饮食、找工作、农业学、未来的生活、电话等。我们所学的语言也来自于实际生活,教师可利用身边现成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学习和使用英语。如7A Unit 6 “Fashion” Reading这一课可以安排在学校大礼堂进行,让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文中所提及的有关时装表演的各个方面,如走T台,换上上世纪80、90年代的服装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同时,师生在课内外实际交往中,也要尽可能使用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写信写日记等,学生处于现实的自然情境中学用英语,身心更放松,兴致更强烈,体验更真切,获得的感性认识会更深刻持久。
二、创设活动情境,突出交际过程
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师应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讨论,做猜谜游戏、采访、竞赛、问答,扮演角色。教师则由传授知识的单一角色积极尽快地向复合型角色转变。教师预先要准备好道具并布置好环境以烘托活动的氛围,学生处于直观感知的情境中,对实体物质具有亲和感,结合其自身已有的感性认识,促发求知、探索的情绪,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并用,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思、动手做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创设活动情境,使传统的封闭讲解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发现、研究、讨论型的开放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唱主角,学生不断地学习、表演,伴之以教师的启发和指导。
三、营造愉快教学情境,发挥美学功能
教学也是一种展示美的活动,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享受美的愉悦,愉快教学情境对教学活动的审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愉快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首先,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生动的文明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端庄大方的仪表仪容,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教学始终于愉快、舒适的气氛的环境中进行。其次,英语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语言美和韵律美(如语音和谐协调、抑扬顿挫,词语丰富精细、生动传神,句式规范整齐、灵活多变,修饰多种多样、文采斐然等);艺术形式的美(如各种体裁的结构美)以及文章中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审美价值,并辅助于美妙的歌声、动人的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并产生学习的需求和创造欲望。再次,师生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创造愉快教学情境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是整个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部人际关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师生在教学中的平等民主的关系使师生心理积极互感,促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全的规章制度、优美的教学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友善、文明行为、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以形成一种有形的和潜在的教学文化环境,对愉快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四、运用形象情境,增强直观效应
形象情境即利用图片、动画等结合文字、声音,主要通过刺激学生的视听觉,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包括挂图、直观教具、录像、电影、投影、幻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形式。
形象情境具有其它情境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图表、动画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感受强、印象深,也可以使单一的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这一间接手段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英语教学内容丰富繁多,有的内容涉及星座、自然灾害、世界慈善机构等,这些课文内容仅用语言叙述比较抽象,也难以理解,如果辅助于图表、动画、声光、色彩,乃至视频,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变难为易,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形象情境不受课堂时空所限,可大大提高课堂信息容量,一些课堂条件下无法观察到的宏观的、微观的、古远的、未来的、快速的、慢行的客观事物的变化,都可以通过教学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有声有色地再现出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运用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思维
“运用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自质疑开始,即所谓有疑则思,有思则学。问题情境不是一般地提出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创造引疑,导思之境,使学生产生急于解疑、求知之情。由教师设置问题的主线,引导学生构织一张思维之网。问题情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是融汇于其它情境之中的,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必然贯穿着激疑、导疑、释疑的层层深入过程。
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并富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能预测学生接受知识时可能存在的问题,抓住学生认知上的矛盾,选准问题的切入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激化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终排疑解难。
如在教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Conc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时,老师可向学生提问:
1.What birds do you know?
Do you like these birds?
2.What does a sparrow look like?
Is it big or small?
Does it have beautiful feathers?
这些问题的创设,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迪思维,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又能增强学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深思熟虑,重点突破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为创造直观、生动的客观教学场境和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精心主导地将学习内容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地揭示出来,使初中生的思维按认知规律有序进行,逐步排疑解难,学习知识,领会方法,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074.htm